龙子祠农人享神

作者:王士元 朝代:宋代

龙子祠农人享神原文

晋州之西,山日藐姑。
有泉源源流不潴,疏为八道沟与渠,坐令瘠土成膏腴。
多黍多稌多麻蔬,沄沄万亩碁局如。
田家终岁惟勤劬,虽有乾旱无忧虞。
割牲酾酒父老趋,坎坎击鼓吹笙竽。
报答龙神醉饱余,宛若泽国江乡居。
晋州之东民岂迂,耕种自亦为农夫。
年年汲井井欲枯,赤日炙背田不濡。
父子筋力疲辘轳,肩頳汗浃区区。
老我见此空嗟吁,谁把劳逸分两途,凶年且为宽赋租。

诗词问答

问:龙子祠农人享神的作者是谁?答:王士元
问:龙子祠农人享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士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藐姑

见“ 藐姑射 ”。

泉源

(1) 泉水的源头

(2) 河流上游处的水源

(3) 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原因

我们的学院是…人文学和科学的取之不尽的泉源

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道沟

道路旁边的水沟。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 冀中平原 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枝落叶,道沟里的鲜血滴滴。”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三:“雨后的蛤蟆,张开了大喉咙,咕咕呱呱地直叫,道沟里,庄稼地里,有流水的哗啦哗啦声。”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瘠土

不肥沃的土地。《国语·鲁语下》:“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韦昭 注:“磽确为瘠。” 汉 张衡 《西京赋》:“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繫乎地者也。” 明 归有光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夫高阜之地远不如低洼之乡……低乡水退,次年以膏沃倍收,瘠土之民艰难百倍也。” 孙中山 《农功》:“反磽确为沃壤,化瘠土为良田,地利之关乎人力,概可知矣。”

膏腴

肥沃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战国策·赵策》

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土地》

沄沄

(1).水流汹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唐 宋务光 《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

(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清 姚鼐 《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

(3).喻长远流传。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

(4).纷繁;纷乱。 汉 徐干 《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 宋 文天祥 《贺何尉书》:“别后不图事变沄沄,天下大事几去。”

碁局

(1).即棋盘。特指围棋盘。 唐 张鷟 《游仙窟》:“即索碁局,共少府赌酒。” 宋 苏轼 《管仲论》:“公将其一, 高子 、 国子 将其二,三军三万人,如贯绳,如画碁局,疎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宋 谢翱 《逃暑崇法寺》诗:“碁局雨生苔蘚文,袈裟晴挂芭蕉树。”

(2).下围棋时的布局,亦喻政治形势。 宋 叶适 《次韵韩仲止》:“莫将新意翻碁局,一等成亏付国工。”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终岁

一年到头

终岁不闻丝竹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岁勤苦。——宋· 苏轼《教战守》

勤劬

(1).辛勤劳累。 汉 王逸 《九思·逢尤》:“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第相科学歷来发达之绳迹,则勤劬艰苦之影在焉。”

(2).指辛苦劳累之人。 宋 苏轼 《雄州白沟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制》:“宜颁宴衎,以劳勤劬。”

乾旱

谓雨量不足,气候干燥。 唐 杜甫 《柴门》诗:“东城乾旱天,其气如焚柴。”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我想这男儿受困遭磨难,恰便似蛟龙未济逢乾旱。” 陶铸 《松树的风格》:“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忧虞

忧虑。《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唐 杜甫 《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珍珠;村南人食人,老父心忧虞。”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一国的政治如果真是为‘民利’设想的话,你只愁用费不够,那里会有什么浪费的忧虞。”

酾酒

(1).滤酒。《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釃酒有藇。” 毛 传:“以筐曰釃。”《后汉书·马援传》:“ 援 乃击牛釃酒,劳饗军士。” 李贤 注:“釃,犹滤也。”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凡厥岁时,招呼僚友,广座高陈,炰羔釃酒,后生魁俊,接引维勤。”

(2).斟酒。《晋书·周处传》:“及 吴 平, 王浑 登 建鄴 宫釃酒,既酣,谓 吴 人曰:‘诸君亡国之餘,得无慼乎?’” 清 曹寅 《闻孙冷斋有<琴来阁看雪诗>率和代柬兼念子猷》:“望风艰謦欬,釃酒祝亭皋。” 章炳麟 《艾如张》诗:“釃酒思共和,共和在海东。”

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坎坎

(1) 〔象声词〕 砍树的声音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2) 又

坎坎伐辐兮。

(3) 又

坎坎 * 兮。

鼓吹

(1) 宣扬,使众人知道

鼓吹六经

(2) 吹嘘

鼓吹种族优劣论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报答

(1).犹答复。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宋 曾巩 《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2).酬报。《宋书·孝义传·吴逵》:“ 逵 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 逵 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 武帝 为之报答亦如此。”

(3).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4).报聘。《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 辽 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龙神

指龙王。 唐 韩愈 《贺雨表》:“龙神效职,雷雨应期。” 宋 唐庚 《戊子大水》诗之一:“寄谢龙神且安处,熟睡深潭不惊汝。” 元 徐再思 《普天乐·吴江八景·华严晚钟》曲:“蝶梦惊,龙神听,夜坐高僧回禪定,诵琅函九九残经。”

醉饱

(1).谓酒食过度。《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孔颖达 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饜足过度之名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於肆,醉饱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包探,冒险家, 英国 姑娘, 菲洲 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体上搔搔痒的。”

(2).“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泽国

(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乡居

在乡村居住。《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嗜酤酒,好謳歌,巷游而乡居者乎?” 明 郝明龙 《丙午》诗:“莫谓乡居癖,不嫌士也穷。” 郭沫若 《丁东草·白鹭》:“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亦指乡村的居处。

耕种

泛指种田的事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回忆我的母亲》

农夫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井井

(1).洁净不变貌。《易·井》:“往来井井。” 王弼 注:“不渝变也。” 孔颖达 疏:“此明性常井井,絜静之貌也。往者来者皆使洁静,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来井井也。”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2).形容整齐,有条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杨倞 注:“井井兮,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田畴井井,满目桑麻。” 明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上》:“三事错综成文,语脉復井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八:“蜘蛛结网,野蜂营窝,虽则条理井井,本能突显……然而人的构筑,胸中早有成竹,以此特异于昆虫。”

(3).象声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吕琪》:“ 琪 纳凉轩下,隐闻井中井井之声不絶。”

赤日

(1).红日;烈日。 唐 杜甫 《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宋 王安石 《元丰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2).比喻天子。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仇兆鳌 注:“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炙背

晒背。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唐 杜甫 《忆幼子》诗:“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 晁端仁 尝得冷疾,无药可治,惟日中炙背乃愈。”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筋力

(1).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后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 鲁迅 《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如:这种纸有筋力。

筋骨之力。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夫物之相胜,或以觔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母亲也年纪高,觔力乏。”

辘轳

(1)

(2) 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

(3) 机械上的绞盘

肩頳

肩因负重而发红。 宋 范成大 《珠塘》诗:“坐舆犹足痺,负笈想肩頳。”

汗浃

见“ 汗流浹背 ”。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见

我自己的看法

没有丝毫我见

嗟吁

伤感长叹。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 元 张可久 《一半儿·落花》曲:“枝上翠阴啼鷓鴣。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婚姻已定难更改,空自嗟吁气恼添。”

劳逸

劳苦与安逸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分两

一分一两。谓分量,轻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但云此病若何,当服何药,是在《千金》某部第几卷,即取纸书授之,分两不少差。”《红楼梦》第八四回:“太太説了,叫 * 奶亲自把分两对準了呢。”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一章:“ 萧长春 听了,在心里掂了掂分两。”

凶年

荒年

赋租

赋税,租税。《汉书·韩延寿传》:“治城郭,收赋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或力役罕均其劳逸,或赋租莫辨於后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