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庄行馆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龙泉庄行馆即事原文

南巡驻皆旧行宫,他应驼载御营备。

张御营处祗馀五,江南者三山东二。

大吏因之建行馆,斯实图省驼载费。

入江南境此其一,其二按程宿次第。

虽云朴斲弗丹雘,中人十家产不啻。

畴咨政务觐林下,几閒拈笔吟即事。

即事亦岂赏景光,摛辞率以志吾愧。

诗词问答

问:龙泉庄行馆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龙泉庄行馆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

2. 江南之龙众庄林家庄桂家庄三处山东之注经台问官里二处上四次南巡均御行营此次该督抚以驼载省费为请因各建行馆维结搆朴素而计费已不啻中人十家产矣

参考注释

南巡

天子巡行南方。《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宋书·文帝纪》:“昔 汉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朱成公 扈驾南巡,给舆后,遂赐常乘。” 清 王士禛 《过汜光湖怀古》诗:“如何万乘尊,南巡来 建康 。;”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驼载

驮负运载。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怎得一匹长行马,不拣几钱,罄其衣鉢,买来驼载。”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需车辆、马、骡约以万计,而银钱、火药、鎗炮、军装驼载者,又以万计。”

御营

(1).帝王亲征或出巡时驻跸的营帐。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诗:“后骑迴天苑,前山入御营。” 元 耶律楚材 《用李德恒韵寄景贤》诗:“牢落十年扈御营,瑶琴忘尽水仙声。酷思诗酒闲中乐,见説干戈梦里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御营制度》:“凡列圣每岁秋獮 木兰 ,巡幸直省,除近畿数处建行宫外,其他皆驻蹕牙帐,名曰御营。亦崇尚俭朴,兼不忘本之意也。”绍剧《龙虎斗》第二场:“统率雄师我为尊,御营还有圣明君。”

(2).营卫;护卫。御,通“ 御 ”。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太尉绛侯周勃》:“懿懿太尉,惇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 宋 岳飞 《南京上皇帝书略》:“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

张御

帷帐陈设。张,通“ 帐 ”。《汉书·黥布传》:“ 布 大怒,悔来,欲 * 。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 汉王 居, 布 又大喜过望。” 颜师古 注:“美其帷帐,厚其饮食,多其从官,以悦其心。”

营处

建造住宅。《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今君营处为游观,既夺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文选·左思<魏都赋>》:“设官分职,营处署居,夹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閭。” 张铣 注:“营置居处。”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大吏

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行馆

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水浒传》第三八回:“ 张顺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齿。兄长食不了时,将回行馆做下饭。’” 明 袁宏道 《自从行别袁水部》诗:“我见行馆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忧国焦劳,驰驱尽瘁,遂卒於 广宁 行馆。”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余奉电先开省议会决定一切,并以 百花洲 陈列馆为总理行馆。”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朴斲

亦作“ 朴斵 ”。砍斫;削治。《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斵,惟其涂丹雘。” 孔 传:“为政之术,如梓人治材为器,已劳力朴治斵削,惟其当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是以朴斵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前蜀 贯休 《上裴大夫》诗之二:“我有白云琴,朴斲天地精。” 宋 叶适 《孙祖佑解元世友堂》诗:“朴斵吁已勤,礱密审所宜。”

削治;治理。《文选·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李周翰 注:“梓匠理材,不勤以丹漆饰之,虽劳於理削,终不成器也。”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朴斲初成,因夫美名。两足山立,双钩月生。” 宋 叶适 《代宋彦远青词》:“从仕乖政刑之中,治心失喜怒之节,况方勤於朴斲,曾罔筮於日时。”参见“ 朴斲 ”。

丹雘

(1).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孔颖达 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恭请圣语》:“﹝上﹞从至 翠寒堂 ,栋宇显敞,不加丹雘。”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祠宇﹞规模宏壮,丹雘彰施,备极绚烂。”

(2).涂饰色彩。 唐 罗隐 《谗书·木偶人》:“其后 徐 之境以雕木为戏,丹雘之,衣服之。” 元 方回 《估客乐》诗:“养犬喂肉睡氊毯,马厩驴槽亦丹雘。”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门庭丹雘,奕奕华好。”

(3).比喻君王的恩泽。《文选·颜延年<和谢监灵运>》:“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闺。虽慙丹雘施,未谓玄素睽。” 李善 注:“丹雘,喻君恩也。”

(4).犹言藻饰。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三:“伊昔 嘉 隆 时,文章尚丹雘。”

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十家

(1).指先 秦 十个学术派别。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2).指 荀卿 、 宋玉 、 枚乘 、 司马相如 、 贾谊 、 王褒 、 班固 、 张衡 、 扬雄 、 王延寿 等辞赋家十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观夫 荀 结隐语,事数自环; 宋 发巧谈,实始淫丽; 枚乘 《兔园》,举要以会新;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贾谊 《鵩鸟》,致辨於情理; 子渊 《洞簫》,穷变於声貌; 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子云 《甘泉》,构深瑋之风;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

(3).指 唐 开元 中十王宅诸王。 唐 郑嵎 《津阳门》诗:“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参见“ 十王宅 ”。

(4).指唐宫中得到皇帝宠幸的女伎艺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教坊内人》:“妓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在教坊内,谓之内人家,四季给米。得幸者,谓之十家。”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

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畴咨

亦作“ 畴諮 ”。《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后以“畴咨”为访问、访求之意。《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晋书·司马虓传》:“若朝之大事,废兴损益,每輒畴諮。” 唐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诗:“天子方在宥,朝廷张四维。料君能献可,努力副畴咨。”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冲圣当阳,畴咨 方 召 ,东南再造,悉畀元臣。”

政务

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终日忙于政务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景光

(1).犹祥光。《后汉书·郎顗传》:“若还 琼 徵 固 ,任以时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泽,近日月之景光。”

(2).光阴。 汉 苏武 《诗》之四:“愿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再次前韵》:“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两儿》诗之二:“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3).光景;景况。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抗陛级乎重霄兮,异人间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视学中州》诗:“圣朝沐浴四十载,景光略与当年同。”

摛辞

亦作“ 摛词 ”。铺陈文辞。 晋 郭璞 《<方言>序》:“类摛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晋书·陈寿虞溥等传赞》:“ 彪溥 励节,摛辞综理。”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储思必深,摛词必高,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何以酬嘉惠,摛词代篚筐。”《“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工商学界对外宣言》:“沥诚摛词,惟 欧美 诸友邦人士共鉴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