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赏申氏园海棠

作者:吕陶 朝代:宋代

和赏申氏园海棠原文

谁裁锦段碎文章,凭借春工便吐芳。

自是多花宜少叶,肯教仙格有凡香。

妆容试酒偏增丽,舞兴迎春拟作狂。

使幕县庭虽甲乙,更饶邻圃借馀光。

诗词问答

问:和赏申氏园海棠的作者是谁?答:吕陶
问:和赏申氏园海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和赏申氏园海棠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吕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吕陶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2. 自注:蜀人以花多叶少为海棠,花叶相间而开者非也。

参考注释

裁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以“裁锦”比喻为官治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锦万里,敬奉明敕,不敢失堕。”参见“ 製锦 ”。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凭借

依恃;用…的手段

凭借我现在职务所赋与我的权威

春工

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唐 张碧 《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宋 柳永 《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多花

方言。许多。《海上花列传》第十四回:“ 朴斋 寻思半晌,復嘆口气道:‘耐生意倒有哉,我用脱仔多花洋钱,一点点勿曾做倽!’”《海上花列传》第四四回:“ 黄二姐 道:‘ 罗老爷 説得勿差,我也勿是定归要俚三千。 翠凤 自家先説个多花猛捫閒话,我阿好説倽?’”

仙格

(1).道家谓仙人的品级。《云笈七籤》卷九三:“ 伯夷 叔齐 曾参 ……如此之流,咸入仙格。”

(2).借喻清雅高洁的人品。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舍人牧湖州》:“ 杜舍人 再捷之后,时誉益清,物议人情,待以仙格。”

试酒

品尝新酿成的酒。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迎春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 注:“迎春,祭 仓帝 灵 威仰 於东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车骑服饰皆青。” 唐 韦缜 《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2).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 陈 谢燮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 * 《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树诚 《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参见“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拟作

摹仿别人风格或以别人的口吻写的作品

使幕

指节度使的官署。幕,幕府。 唐 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 殷侑 ﹞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久从使幕,亮直著名。”又 唐 韩翃 有《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送赵评事赴洪州使幕》、《送张丞归使幕》、《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等诗。

县庭

见“ 县廷 ”。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