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议谥前明靖难殉节诸臣诗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项羽坑降本秦卒,黄巢纵杀乃唐人。

岂如永乐诛戮者,都是孝陵培养臣。

瓜蔓牵连何惨酷,松凋节烈总忠纯。

方齐谋拙斯宜恕,景铁心贞实绝伦。

潜德幽光赖褒阐,成仁取义忍沉沦。

勒章七字聊表旧,惇史干秋阅重新。

诗词问答

问:《命议谥前明靖难殉节诸臣诗以志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

2. 去声

参考注释

项羽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他杀宋义,率军渡河救赵,巨鹿一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做帝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 *

坑降

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 唐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诗:“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总叙》:“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践 之问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晋 之释原。”

黄巢

(?-884)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私盐贩出身。公元875年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率起义军南下进入福建,攻克广州,又回军北伐。881年初进入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后被唐军包围,缺粮无援,被迫撤出长安。因腹背受敌,屡战失利,不久退至泰山狼虎谷,兵败 * 。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诛戮

杀害;杀戮

孝陵

(1). 明太祖 陵,在今 南京市 东北 锺山 南面。 明 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 孝陵卫 。《明史·太祖纪三》:“辛卯,葬 孝陵 。諡曰 高皇帝 ,庙号 太祖 。” 清 赵翼 《过前明故宫基》诗:“ 孝陵 灵爽如重过,应有沧桑涕泪流。”

(2).借指 明太祖 朱元璋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 孝陵 之泽,三百年而终斩乎?”

(3). 清世祖 陵,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 昌瑞山 主峰南麓。

培养

(1) 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

培养人才

(2) 培育

培养细菌

瓜蔓

瓜类植物的茎。形容曲折纠结

牵连

(1) 关联

他与这笔买卖有牵连

(2) 连接;联系

南北的居民保持着一线牵连

(3) 株连;连累

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留连;牵挂

奴去也,莫牵连。——《红楼梦》

(5) 拖延

牵连久不解。——唐· 杜牧《雪中书怀》

惨酷

极其残酷;极其刻薄。《史记·酷吏列传论》:“其廉者足以为仪表……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其为政也……或苛猛惨酷,或纯威无恩。”《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自今士卒有犯,并依军法,不得剜眼、刳心,过为惨酷。”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史金吾》:“﹝少妇﹞比至,则姿既寝陋,篋復萧条,日夕恣睢駡詈,驭下尤惨酷。”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本 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

节烈

(1) 旧时指守节或殉节的妇女

(2) 贞烈,刚正

忠纯

忠诚纯正。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侍郎 郭攸之 、 费禕 、 董允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旧唐书·忠义传下·卢奕》:“先黄门以直道佐时, 奕 嗣之以忠纯,可谓遵业。”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忠纯之操,简注于三朝;愷悌之风,仪刑于四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伏念职弟 端锦 ,天性孝友,制行忠纯。”

铁心

(1) 喻指下定决心

铁心复仇

(2) 比喻心志坚贞不变,不为感情所动

铁心人

贞实

(1).忠信诚实。《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韦康 为 凉州 ” 裴松之 注引 晋 挚虞 《三辅决录注》:“昨日 仲将 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篤诚,保家之主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仍期集人事,贞实之士不復齿,所以废置不定,职此之由。”

(2).指忠信诚实之士。《旧唐书·卫次公传》:“寻知礼部贡举,斥浮华,进贞实,不为时力所摇。”

(3).真实。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於是标撮领会,商搉异端,删夷浮诡,搜聚贞实,造百有二品。”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凡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採贞实,亦可使夫雕虫小技者,闻义而知徙矣。”一本作“ 真实 ”。 章炳麟 《排满平议》:“此贞实切事之主义,所以异於夸大殉名之主义矣。”

(4).常青植物的果实。 南朝 宋 谢惠连 《仙人草赞》:“春颖其苗,夏秀其英,秋有贞实,冬无雕色,可谓贯四时而不改者也。”

绝伦

绝群。同类中无可比拟者;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静者多心妙,先生艺绝伦。——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

绝伦超奇

潜德

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汉 刘歆 《遂初赋》:“□幽潜德,含理神兮。”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发潜德之幽光,某愧焉多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扬潜德,而 忠端 灵爽至於三百年后,犹足以感天地而动风雨。”

幽光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 * 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宋史·文天祥传》:“ 天祥 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 曰成仁, 孟 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媿。’”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兴祖 以一官一邑,成仁取义,得力於义方之训深矣。”

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惇史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 孔颖达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则纪録之,使众人法则,为惇厚之史。”《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採其元功,传於惇史。”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六:“摒挡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记 唐尧 。”

重新

(1)

(2) 再一次

(3) 从头再开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