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赏脩竹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赋得赏脩竹原文

淑清胜以竹,题额眄尧年。

个个琳琅列,声声角徵悬。

四时皆入赏,千亩祇虚传。

护径数竿足,画窗一㡧便。

古今常有契,风月总无边。

元凯如堪拟,吾方意渴贤。

诗词问答

问:赋得赏脩竹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赋得赏脩竹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赋得赏脩竹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七

参考注释

淑清

(1).清白;纯净。《楚辞·严忌<哀时命>》:“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王逸 注:“言己自念形体洁白,表里如素,心中皎洁,内有善性清明之质也。”

(2).明朗。《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烟云萧索而 * ,日月淑清而启旦。”

(3).指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题额

(1).题写门楣或匾额。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智永 ﹞住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笔头十瓮,每瓮皆数万。人来觅书兼请题额者如市。”一本作“ 题头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高江村》:“又上登 金山 ,欲题额,濡毫久之。 江村 乃拟‘江天一览’四字於掌中。”

(2).指匾额上的题字。 清 袁枚 《新齐谐·长鬼被缚》:“﹝ 沉厚餘 ﹞入门悄然,将升堂,见堂上先有一长人端坐,仰面视堂上题额。 沉 疑非人,戏解腰带潜缚其两腿。”

尧年

(1).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尧年”比喻盛世。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 日 尧 年欢无极。”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2).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尧年”指长寿。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个个

(1)

(2) 各个——和一个复数名词和代词连用,表示句子的意思对每一个体都适用

个个战士都很勇敢

(3) 每一和任一

(4) 总起来,合起来的——与一个复数名词或代词连用,表示把几个个体合起来看是适用的

个个班组都不示弱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千亩

春秋 时地名,在今 山西 介休县 南。《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 千亩 之战生,命之曰 成师 。” 杜预 注:“ 西河 介休县 南有地名 千亩 。”《国语·周语上》:“三十九年,战於 千亩 ,王师败绩於 姜氏 之 戎 。”一说 千亩 之地有二:一为 周 地,见《国语·周语上》;一为 晋 地,见《史记·晋世家》。参阅 清 齐召南 《春秋左氏传注疏考证》。

虚传

空传其名;不实的传说。 唐 杜甫 《姜楚公画角鹰歌》:“此鹰写真在 左绵 ,却嗟真骨遂虚传。”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摘星亭》:“不见烧香成宿雾,虚传裁锦作障泥。” 清 顾炎武 《千官》诗:“ 武帝 求仙一上天, 茂陵 遗事只虚传。”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元凯

亦作“ 元愷 ”。1.“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舜 举之于 尧 ,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南朝 宋 刘孝标 《辩命论》:“ 重华 立而元凯升, 辛受 生而 飞廉 进。”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贤臣、才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并任则騄騏与駑駘不异。”《魏书·高谦之传》:“陛下一日万机,事难周览,元凯结舌,莫肯明言。”

渴贤

迫切地慕求贤才。语本《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