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除夕原文

玑衡临宿岁,箫鼓又迎年。

大吉图金薄,宜春换綵笺。

诗重咏贞观,心远忆于阗。

伫共东风里,三军奏凯旋。

诗词问答

问:除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除夕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除夕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二

参考注释

玑衡

(1).“ 璇璣玉衡 ”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尺表能审璣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復之气。”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严复 《救亡决论》:“浑天昉于璣衡,机器创于 班 墨 。”参见“ 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称。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恭惟陛下躬包历数,政顺璣衡,齐日月之照临,体乾坤之闔辟。” 明 杨慎 《柯玉井赠宝剑》诗:“冲霄紫气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东。”

(3).借指天文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鼓楼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吕璣衡之学。”

宿岁

犹守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迎年

(1).祈求丰年。《史记·孝武本纪》:“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迎年。”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迎年,若言祈年。”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一:“万灵未对 甘泉 ,五福间祀迎年。”

(2).迎新年。语本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宋 陈师道 《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园圃》:“严冬置窖室……专烘碧桃、玉兰、水仙、兰蕙、迎春、郁李、五色牡丹,备士商衙署迎年之玩。”

大吉

大吉利。《易·家人》:“富家,大吉。”《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茅盾 《子夜》七:“也罢,这是开市大吉!将来我们再干!”

金薄

见“ 金箔 ”。

宜春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 石闕 ,歷 封峦 ,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 宜春 ,宫名,在 渭 南 杜县 东。”《汉书·东方朔传》:“北至 池阳 ,西至 黄山 ;南猎长 杨 ,东游 宜春 。” 颜师古 注:“ 宜春 ,宫也,在 长安 城东南。” 唐 王维 《登楼歌》:“却瞻兮 龙首 ,前眺兮 宜春 。”参见“ 宜 * ”。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闺》诗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史·礼志六》:“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繒为帜,像龙御之,或蟾蜍,书帜曰‘宜春’。”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早春寿魏塘柯素培先生》词:“小楼人倚,梅花天气,正院贴‘宜春’,釵摇燕子。”《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过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贴起‘宜春’。” 郁达夫 《立春日》诗:“闲来剪个‘宜春’字,贴上兰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自高头 宜春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 宜春 之子弟。”参见“ 宜春院 ”。

贞观

(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易·繫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韩康伯 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孔颖达 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陈梦雷 浅述:“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五:“臣闻託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晋 陆云 《岁暮赋》:“於是 顓頊 御时, 玄冥 统官,天庙既定,日月贞观。”

(2).指正大的道理。《文选·班固<幽通赋>》:“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言朝闻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鳧截鹤,於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扬煇,弃和取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章炳麟 《与龚未生书》:“然曩时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贤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济物。’况僕身当贞观,岂敢忘百姓之忧。”

(5).正可观赏。

心远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 * 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

于阗

亦作“ 于窴 ”。古 西域 国名,在今 新疆 和田 一带。《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东北则 乌孙 ,东则 扜罙 、 于窴 。”《汉书·西域传上·于阗国》:“ 于闐国 ,王治 西城 ,去 长安 九千六百七十里……多玉石。”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二:“檀槽岂出 龟兹 伎,玉笛非关 于闐 工。”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三军

(1) 军队的统称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 * 《七律·长征》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凯旋

打仗得胜后返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