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作者:曾觌 朝代:宋代

诉衷情原文

晚妆初试蕊珠宫。
随步异香浓。
檀槽缓垂鸾带,纤指拈春葱。
莺语巧,上林中。
正娇慵。
暂教花下,帘影微开,多谢东风。

诗词问答

问:诉衷情的作者是谁?答:曾觌
问:诉衷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诉衷情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曾觌的名句有哪些?答:曾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初试

为了取得更高学位的投考者的初次考试;初次试验;初次尝试

初试锋芒

蕊珠宫

亦省称“ 蕊宫 ”。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 蕊宫 ,太上符籙龙蛇踪。” 宋 邵雍 《二色桃》诗:“疑是 蕊宫 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新样靚妆,艳溢香融,羞杀 蕊珠宫 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人间丞相府,天上 蕊珠宫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 蕊珠宫 ,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随步

信步。 唐 赵嘏 《和令狐补阙<春日独游西街>》:“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画廊前,深深驀见啣泥燕,随步名园是偶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怪洋》:“其中三十餘客,相携游步海岸;过一山坡,见石板街道,阔餘二丈,长约数里,随步而行。”

异香

浓烈奇特的香味

异香扑鼻

檀槽

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唐 李贺 《感春》诗:“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王琦 汇解:“ 唐 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 清 钱谦益 《吴门寄陆仲谋大参》诗:“檀槽奏罢翻新曲,樺烛烧残覆旧棋。” 郑泽 《有寄》诗:“与君同唱《江南好》,多恐檀槽未断肠。”

鸾带

一种两端有排须的宽腰带。《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脱下上盖衣裳,搭在衣架上,腰里解下鸞带……便 * 去那婆娘脚后睡了。”一本作“鑾带”。

纤指

亦作“纎指”。柔细的手指。多指女子的手。 唐 李白 《凤笙篇》:“欲叹离声发絳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明 王廷陈 《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顰。”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好待他举纎指,轻收慢曳,抽出我的情肠。”

春葱

喻女子细嫩的手指。 唐 白居易 《筝》诗:“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緗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汪玉枢 《养蚕》诗:“小姑畏人房闥潜,采桑那惜春葱纤。”

莺语

(1).莺的啼鸣声。 晋 孙绰 《兰亭》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陈三立 《园夜听骤雨》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

(2).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 宋 张先 《醉桃源》词:“歌停鶯语舞停鸞, 高阳 人更闲。” 徐迟 《牡丹》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上林

(1).古宫苑名。 秦 旧苑, 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 汉 上林苑 ,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 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 ,东南至 蓝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 、 五柞 ,北绕 黄山 ,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娇慵

柔弱倦怠貌。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之三:“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茅盾 《子夜》九:“刚一进来, 林佩珊 娇慵无力似的倚在 张素素 肩头。”

多谢

(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