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酋遁归漠北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闻虏酋遁归漠北原文

幽州遗民款塞来,来者扶老携其孩。
共言单于远逃遁,一夕荆棘生燕台。
天威在上贼胆破,捧头鼠窜吁可哀。
妄期旧穴得孳育,不知天网方恢恢。
老上龙庭岂不远,汉兵一炬成飞灰。
陛下中兴天所命,筑坛授钺皆雄才。
煌煌九霄揭日月,浩浩万里行风雷。
虢山多兽可游猎,汝不请命何归哉!

诗词问答

问:闻虏酋遁归漠北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闻虏酋遁归漠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幽州

(1).亦作“ 幽洲 ”。古九州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尔雅·释地》:“ 燕 曰 幽州 。”“ 燕 ”指 战国 燕 地,即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一带。《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孔 传:“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 幽洲 北裔。”

(2).州名。 汉武帝 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 东汉 治所在 蓟县 (今 北京 城西南)。辖境相当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等地。

遗民

(1) 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2) 泛指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款塞

叩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 唐 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 江河 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 明 徐渭 《赠梁尚书公序》:“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称臣,曳驹牧以仰乞於中国。”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扶老

(1).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鳩养老。’ 汉 无罗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憇,时矫首而遐观。” 宋 黄彻 《郊行》诗:“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缘讶宛童。” 金 宇文虚中 《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

(2).一些可供做手杖的树、藤、竹的名称。《诗·大雅·皇矣》“其檉其椐” 三国 吴 陆玑 疏:“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 阮元 校勘记:“扶老,木名,可以为杖。”《山海经·中山经》“﹝ 龟山 ﹞多扶竹” 晋 郭璞 注:“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后汉书·周磐传》“ 磐 同郡 蔡顺 ,字 君仲 ,亦以至孝称” 李贤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蔡顺 事母至孝。井桔橰朽,在母生年上,而 顺 忧,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绕之,遂坚固焉。”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汉成帝 顾成庙 有三玉鼎,二真金罏,槐树悉为扶老拘拦,画飞云龙角於其上也。”

(3).秃鹙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扶老,秃秋也。状如鹤而大,大者头高八尺,善与人鬭,好啖蛇。”一说为刻有秃鹙头形的拐杖。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山中老人以秃鶖头形刻杖上,谓之扶老,以此鸟能辟蛇也。《古今注》以秃鶖为扶老,甚谬。”

(4).搀扶老人。参见“ 扶老携幼 ”。

单于

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逃遁

逃跑;隐藏躲避起来

逃遁的散兵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燕台

(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

天威

(1) 天道威严;也指帝王的威严

(2) 神奇的威力;神威

在上

(1).《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 疏:“言 尧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称帝王。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翌日,勑使来问,﹝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万珍重。’”

(2).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 ,吃了一场屈官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元帅在上,小将本不该争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连忙一齐跪倒,口称:‘太老爷在上,小人们都是些乱民。’”

胆破

胆裂。形容极其惊惧。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文》:“及 龙河 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南史·王融传》:“及 融 诛,召 準 入舍人省詰问,遂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 準 胆破。” 宋 苏轼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

捧头鼠窜

形容狼狈逃跑。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曰﹞:‘ 常山王 背 项王 ,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于 汉王 。’”《汉书·蒯通传》:“ 常山王 奉头鼠窜。” 颜师古 注:“言其迫窘逃王,如鼠之藏窜。” 宋 陆游 《闻虏酋遁归漠北》诗:“天威在上贼胆破,捧头鼠窜吁可哀。” 郑志鸿 《常语寻源·捧头鼠窜》引《宋史》:“ 金 人围 太原 , 童贯 欲遁, 张纯正 止之曰:‘平生推重太师,几许威重;及临事乃捧头鼠窜,何面目见天子乎?’”按,《宋史·宦者传三·童贯》作“奉头鼠窜”。

可哀

(1).令人悲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可怜。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孳育

生息;繁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水》:“ 后牢山 下有一夫一妇,生十女, 九隆 皆以为妻,遂因孳育。”《晋书·乐志上》:“言阳气将復,万物孳育而舒生也。”《辽史·道宗纪》:“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於郊。”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诗:“斯皆 南海 滨,阳明所孳育。”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天网

(1).上天布下的罗网。 汉 班固 《幽通赋》:“观天网之紘覆兮,实棐諶而相训。”参见“ 天网恢恢,疎而不漏 ”。

(2).比喻朝廷的统治。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王於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隋书·薛道衡传》:“岂容使区区之 陈 久在天网之外?”

(3).特指国家的法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 唐 李涉 《陕中遇赦寄秦洛旧知》诗:“天网初开释 楚 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恢恢

宽阔广大貌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恢恢然有古人形貌。——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形容作恶者一定会受到惩罚。)——《老子》

老上

本为 汉 初 匈奴 单于名号。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死,子 稽粥 立,号曰‘老上单于’。”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躡 冒顿 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焚老上之庭,横行域外。”

龙庭

指朝廷

坐龙庭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飞灰

(1).律管中飞动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测节气。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2).飞扬的灰烬。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

陛下

对君主的尊称

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不得永奉陛下。——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窃为陛下惜之。——汉· 贾谊《论积贮疏》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筑坛

建筑祭祀的坛场。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九:“故老思 飞将 ,何时议筑坛。”《新唐书·王璵传》:“ 璵 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

授钺

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文选·张衡<东京赋>》:“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薛综 注引《六韬》:“凡国有难,君召将以授斧鉞。”《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紂 作 * ,而 周武 授鉞。” 唐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诗:“授鉞虚三顾,持衡旷万机。” 明 刘基 《出塞》诗:“将军授鉞虎士怒, 蚩尤 亘天旗尾红。”

雄才

亦作“ 雄材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诗:“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 * 形势》:“ * 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里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游猎

(1).出游打猎。《晏子春秋·谏下八》:“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 汉 扬雄 《羽猎赋》:“立君臣之节,崇圣贤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南史·宋纪上·武帝》:“三年二月乙卯,帝託游猎,与 无忌 、 凭之 、 咏之 ……等,集义徒凡二十七人,愿从者百餘人。”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即印 汉 至 唐 画像,但唯取其可见当时风俗者,如游猎,卤簿,宴饮之类。”

(2).驰逐打猎。 宋 秦观 《马上口占》之二:“田家往往事游猎,追逐狐兔相号呼。”《中国民间故事选·罕黧猫和梅花鹿》:“打这以后,他就孤身单骑驰骋在 大兴安岭 的森林里,过着游猎生活。” 李瑛 《歌女民兵阿华》:“十三岁,只身游猎传佳话。”

(1).出游打猎。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王好游猎, 叔 常从。”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入林麓而思游猎之娱,过郊坛而述禋祀之肃。”

(2).粗略地游览。 清 李调元 《玉兰花歌赠锺二水》:“老年看花仍似蝶,到处名园尽游猎。”

请命

(1) 代人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疾苦

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三国演义》

(2) 旧时下级向上司请示

颐和园请命 西后。——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