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楼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寿楼原文

碧瓦照日生青烟,谁家高楼当道边。
昨日丁丁斤且斲,今朝朱栏横翠幕。
主人起楼何太高,欲夸富力压群豪。
楼中女儿十五六,红膏画眉双鬓绿。
日暮春风吹管弦,过者仰首皆留连。
应笑楼前骑马客,腰垂金章头已白。
苦贪名利损形骸,争若庸愚恣声色。
朝见骑马过,暮见骑马归。
经年无补朝廷事,何用区区来往为。

诗词问答

问:寿楼的作者是谁?答:欧阳修
问:寿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欧阳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碧瓦

青绿色的瓦

照日

与日光相辉映。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北周 庾信 《杨柳歌》:“衔云酒盃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新唐书·马璘传》:“从 李光弼 攻 洛阳 , 史朝义 众十万阵 北邙山 ,旗鎧照日。”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道边

(1).商谈于边界之上。《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

(2).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昨日

昨天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伐木丁丁。——《诗·小雅·伐木》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朱栏

朱红色的围栏。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元阁》诗:“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遶长洲。”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观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栏,既听乐而率舞,亦仰德而来观。”

翠幕

(1).翠色的帷幕。 晋 潘岳 《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报告戏情》:“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2).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地广重畦浄,林芳翠幕悬。” 唐 苏颋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通。”《文汇报》1986.6.17:“略过了翠幕烟霞的 杭州 ,且舍下曲水流觞的 绍兴 ,休道行色匆匆,只为归心如箭。”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起楼

(1).高楼。 隋 江总 《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清 蒋士铨 《戏园》诗:“三面起楼下覆廊,广庭十丈臺中央。”

(2).造楼。 宋 杨万里 《经始小筑觉江山辐凑因得长句》诗:“旧亭不为作山主,背山起楼何以故?”

(3).层层堆迭;层层迭迭。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秋海棠奇花》:“ 武林 王丹麓 ,墻东草堂,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遂蔓衍阶砌。岁乙丑,忽发奇葩,千朶起楼。”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一章:“冠顶镂金起楼,正中嵌着一块大红宝石,旁缀珍珠八粒。”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谁的瓶里没有插过农场的大枝的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山茶?”

富力

犹财力。 宋 欧阳修 《寿楼》诗:“主人起楼何太高,欲夸富力压羣豪。”《解放日报》1942.2.14:“第三是怎样培植人民的富力,使边区成为无限丰富的抗战力量的源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长江 流域在统一的朝代里起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是 唐 朝才开始的新现象。这说明 长江 流域开发成为富饶地区,与 黄河 流域合并成一个基地,比 两汉 富力增加一倍以上,因此,自 隋 唐 开始, 中国 封建经济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女儿

(1)

(2) 某人直系血统或过继的下一代女性

(3) 一个家族的女性后代

张家女儿,李家女儿

(4) 自起源或出身衍生而来的似属于女性的事物

美国是大不列颠的女儿

(5) 女孩

昔作女儿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红膏

(1).指胭脂。 宋 欧阳修 《寿楼》诗:“楼中女儿十五六,红膏画眉双髩緑。” 宋 苏轼 《薄命佳人》诗:“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2).红色的脂膏。 宋 梅尧臣 《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诗:“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清壳大於杯。”

画眉

(1) 画眉亚科的一种鸟( Garrulax canorus ),鸣声婉转动听,是著名的笼禽,产地陕、甘以南的中国南部和东部。因有色眼圈而得此名

(2) 以黛描绘眉毛

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管弦

亦作“ 管絃 ”。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 晋 张华 《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孙枝蔚 《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2).指管弦乐。《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 *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千里桑麻緑荫城,万家灯火筦絃清。”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颺管絃。”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四:“听, 南海 的涛声如号角, 鹭江 的潮音如管弦。”

仰首

抬头,仰起头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骑马

(1)

(2) 为骑马时使用而设计的

骑马外衣

(3) 骑在马背上

骑马传道士

金章

(1).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 钱振伦 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铜印也。”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无私齐綺饌,久坐密金章。” 仇兆鳌 注:“金章,金印也。” 宋 柳永 《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告变》:“愧不能麟符倒用搜奸党,只好死抱金章瘗 北邙 。”

(2).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鱼朝恩 ﹞翌日於上前奏曰:‘臣 * 令徽 位处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上未及语,而 朝恩 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 令徽 即谢於殿前。上虽知不可,强谓 朝恩 曰:‘卿儿着章服大宜称也。’”

贪名

贪图声名。《晏子春秋·杂上十八》:“臣闻大国贪于名,小国贪于实,此诸侯之公患也。”《史记·商君列传》:“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当初只道 蔡伯喈 贪名逐利,不肯回家,原来被人逗留在此。”

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庸愚

(1).庸下愚昧。自谦之词。《镜花缘》第七回:“贱性庸愚,今承指教。”

(2).指庸下愚昧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高唱远和,不为庸愚吐。”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遭逢庸愚兮,有志莫伸。” 许地山 《狐仙》:“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声色

(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朝见

觐见君主

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