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 蔡州作

作者:王寂 朝代:元代

一翦梅 蔡州作原文

悬瓠城高百尺楼。
荒烟村落,疏雨汀洲。
天涯南去更无州。
坐看儿童,蛮语吴讴。
过尽宾鸿过尽秋。
归期杳杳,归计悠悠。
阑干凭遍不胜愁。
汝水多情,却解东流。

诗词问答

问:一翦梅 蔡州作的作者是谁?答:王寂
问:一翦梅 蔡州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一翦梅 蔡州作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悬瓠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为 蔡州 治所。 唐宪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进军,擒 吴元济 于此。后泛指擒敌之处。 清 赵翼 《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夜遂成 悬瓠 擒,胆落 金陵 东海 鲤。”

百尺楼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荒烟

弥漫的烟雾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村落

村庄

汀洲

水中小洲

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坐看

(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蛮语

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为 桓公 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桓 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桓公 曰:‘作诗何以作蛮语?’ 隆 曰:‘千里 * ,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唐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诗:“ 楚 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 明 王世贞 《曲藻》:“不可作者:俗语、蛮语、謔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讥誚语。” 林景行 《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诗:“昏灯且校篇,蛮语待强记。”

宾鸿

亦作“賔鸿”。1.即鸿雁。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闻宾鸿之夜飞,想过 沛 而霑衣。”《水浒传》第一一○回:“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 天山 ,衔芦度关,趁 江 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悽悽候虫鸣,嚦嚦賔鸿惊。”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词:“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参见“ 宾雁 ”。

(2).喻信使或羁客。 唐 李咸用 《别所知》诗:“闰牵寒气早,何浦值宾鸿。”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暗修下诉控双亲书一封,哭啼啼盼杀宾鸿。” 清 徐永宣 《舟行即事用香山韵》:“贵人翁仲薶荒草,浮世宾鸿逐断蓬。”

归期

返归的日期

归期未定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归计

(1).听从计策。《史记·淮阴侯列传》:“僕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汉书·陈汤传》:“愿归计彊 汉 ,遣子入侍。” 颜师古 注:“归计,谓归附而受计策也。”

(2).回家乡的打算、办法。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箇竹,残年合掛两梁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只领到一年前毕业回国时所应领的归国费,结局是仍然不能不作归计。”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流

(1) 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