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原文

展卷才披别后诗,倡余和汝愧犹迟。
书来唤去有前约,力换莫留聊后期。
徵逐里闾平日事,飘零山水异时思。
从师千里多君志,糊口四方怜我饥。

诗词问答

问:《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赵蕃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书法作品欣赏
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展卷

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展卷诵读

后期

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

徵逐

1.谓交往过从。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弟墨书》:“ 徐宗于 、 陆白义 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徵逐者也。”

2.特指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的往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还有那些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亦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像除了徵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作者虽目光始终不离於 赵 ,顾事跡则仅此,惟因 赵 又牵连租界商人及浪游子弟,杂述其沉湎徵逐之状,并及烟花。”

3.追随;追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朱画得坡仙赏识》:“ 毛 * 为郡守……常延致 象先 为作一大屏,真近世絶笔。但日来鉴赏之家,未免徵逐时好,未有深知二人者。” 清 朱焘 《北窗呓语》:“人一好名,则访求师友,购买书籍,徵逐声气,驰騖名场。”

里闾

(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异时

(1).不同时候。《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絳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后;他时。《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从师

跟随师傅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韩愈《师说》

从师习艺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糊口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诗文赏析


【原题】:
蕃归自浙之十日斯还赴处州之约入城自此遂将从处州入关迤逦往谒朱晦庵先生兴怀契阔乃成长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