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空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冬夜闻空钟原文

屋门下重帘,归鸦寒不起。

朔风户外飘,霜天净如洗。

我时聊复閒,吟弄虚斋里。

何来空钟音,唤醒敲诗耳。

徘徊云霄中,清越难为比。

乍如焦尾琴,调自伯牙指。

又如寒蝉声,咽露喨且美。

舂容招提烟,清泠三峡水。

耐冷不能翔,飞鸣殊未已。

鹁鸽尔何劳,归鸦已安只。

一劳而一逸,为君评其旨。

野鸦不受羁,动息由于已。

鹁鸽恋豢养,由人而已矣。

束缚其羽毛,玩弄凭童子。

傍晚放之飞,达旦何能止。

嗟哉天地间,何事不如此。

诗词问答

问:冬夜闻空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冬夜闻空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

2. 空钟者以竹木为之系于鸽尾鸽飞空中则冲风而鸣泠泠然如清夜霜钟信可听也

参考注释

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重帘

一层层帘幕。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夜来皓月纔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明 何景明 《后别思赋》:“开重帘之华灯,飞逸翰于清讌。” 清 厉鹗 《春寒》诗:“梨花雪后酴醿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不起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 * 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朔风

北风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户外

(1) 室外露天处

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2)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

在户外度过白天

霜天

指严寒的天空;气温低的天气(多指晚秋或冬天)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毛 *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吟弄

吟唱;吟咏。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结交 嬴臺 女,吟弄《升天行》。” 唐 李贺 《湘妃》诗:“蛮娘吟弄满寒空, 九山 静緑泪花红。” 王琦 注:“此言 舜 葬之地,惟有蛮女謳吟,声遍山谷。” 清 韩菼 《送砺岩洗马移家石公山次悔庵韵》:“此时风月从吟弄,幸惠新诗并起予。”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少好吟弄,长多坎軻,凡为悲欢,萃此楮墨。”

空钟

玩具名。也称空筝,俗称响铃、地龙。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盪以沥青,卓地如仰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空钟》:“空鐘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繫棉线播弄之,儼如天外晨鐘。”

唤醒

促醒;弄醒

五点半就被起床号唤醒了

早上唤醒我

敲诗

(1).推敲诗句。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忆疏斋学士郊行》曲:“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 清 任曾贻 《百字令》词:“貰酒当罏,敲诗午夜,弹指成今昔。”

(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 清 张焘 《津门杂记·敲诗》:“以纸条约四五寸长者,摘録时下新刻诗句,於句中隐去一字,注於纸尾,用信套笼插。即在诗句之旁,添拟大意相通者四字,并纸尾原字则为五。另摊方纸於桌,划为五度,以便押钱。射中者每一文赔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极不通者即其所隐之字也。向惟考试时为多,输赢亦甚微细。今则到处皆是,围绕争射者颇不乏人,託名风雅,实则 * 也。”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清越

清脆激越;清脆悠扬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清越的歌声

难为

(1) 使人为难

她不会喝酒,你就别难为她了

(2) 施加压力

她会唱歌却不唱,就得难为她唱

(3) 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话

难为你给我提一桶水来

焦尾琴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伯牙

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 ,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 蔡邕 《琴操·水仙操》。《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高诱 注:“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 伯牙 道丧来,弦絶无人续。” 明 杨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寒蝉

(1)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2)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

舂容

(1).用力撞击。《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玄 注:“‘从’,读如‘ 富父 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

(2).声音悠扬洪亮。 唐 张说 《山夜闻钟》诗:“前声既舂容,后声復晃盪。”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太簇之乐,奏之而舂容。” 明 何景明 《听琴篇》:“含官移羽何舂容,冷冷万壑吟风松。”

(3).指香气飘扬。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燕香舂容,俗客莫陪。”

(4).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元夕赏倅厅红梅》之二:“晴日暖云春照耀,温风霽月夜舂容。”

(5).舒缓从容。 元 祖铭 《径山五峰·大人峰》诗:“五髻生云雨,镇踞何舂容。具此大人相,题为 大人峰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至意当含蓄,语务舂容,则二者一律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叶居仲》:“若公之诗文,尤舂容浩瀚。”

(6).闲雅。 清 邵玘 《浣溪沙·秋闺》词:“西风依约到帘櫳,晚妆情态儘舂容。”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清泠

(1) 清澈凉爽貌

(2) 指清凉的溪水

或降而临清泠。——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三峡

“长江三峡”的简称,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与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之间,长193公里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飞鸣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鹁鸽

一种可以家饲的鸽子,身体上面灰黑色,颈部和胸部暗红色

何劳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动息

(1).指出仕与退隐。《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李善 注:“动息犹出处。” 唐 王勃 《秋日宴季处士宅序》:“虽语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遥皆得性之场,动息匪自然之地。”

(2).活动与休息。《隋书·天文志上》:“生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

(3).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动息无格於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欲常候母动息,妇姑同一室处,嬉遨谐剧,不用常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自此雌每守 徐 ,动息不相离。”

(4).犹动静。情况,消息。《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宦者 安希伦 ,坐与 重诲 交私,常与 重诲 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宋史·韩世忠传》:“ 良臣 至 金 军中, 金 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 张公 为其所愚,倚为心腹,反为贼之耳目,军中动息,贼悉先知,早为备之。”

由于

因为

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

豢养

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并利用

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束缚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羽毛

(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玩弄

(1) 摆弄着玩耍

玩弄刀枪

(2) 不正当地使用;耍

她自己这样轻率地玩弄她的情感,所以不能说她是清白无罪的

(3) 戏弄

(4) 搬弄;卖弄

玩弄词句

(5) 钻研

玩弄典籍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达旦

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

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