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山亭

作者:李处权 朝代:宋代

闯山亭原文

亭皋树林五月寒,坐揖秀爽披孱颜。
使君清雅颇好事。
妙墨风流名闯山。
云归雨罢作佳色,山在杳霭空濛间。
烟中合遝展屏障,鸟外纡余堆髻鬟。
疏帘捲尽一搔首,决眦荡胸如可攀。
江头好山不知数,供给骚人犹等閒。

诗词问答

问:闯山亭的作者是谁?答:李处权
问:闯山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处权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处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亭皋

亦作“ 亭皐 ”。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王先谦 补注:“亭当训平……亭皋千里,犹言平皋千里。皋,水旁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陁寺碑文》:“膴膴亭皐,幽幽林薄。” 唐 张说 《奉和春日出苑应制》诗:“雨洗亭皋千亩緑,风吹梅李一园香。”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清 纳兰性德 《东风第一枝·桃花》词:“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

树林

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带孩子们到附近一个树林里去

秀爽

犹秀朗。秀美爽朗。《新唐书·赵彦昭传》:“ 彦昭 少豪迈,风骨秀爽。”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张女夙慧》:“ 顺天 张万户 德明 第八女,小字 度娥 ,资质秀爽,眼尾入髩。”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摩诃庵》:“登楼一望,川原如织, 西山 逼面而来,苍翠秀爽之色似欲与人衣袂接。”

孱颜

(1).参差不齐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孱颜,不齐也。” 宋 王安石 《次韵曾子翊赴舒州官见诒之诗》:“一水碧罗裁繚绕,万峯苍玉刻孱颜。” 清 钱谦益 《过清流关和尹员外》:“我来弔古 清流关 ,升关四望山孱颜。”

(2).斑驳陆离貌。 宋 司马光 《和张文裕初寒》之四:“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 南屏 依旧碧孱颜,先烈祠堂草棘间。”

(3).险峻、高耸貌。 唐 李商隐 《荆山》诗:“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明 高启 《同谢国史游钟山逢铁冠先生》诗:“日日城中望 鐘山 ,孤塔縹緲峯孱颜。” 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侠骨千年埋傲兀,孤坟三尺起孱颜。”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蹟空。”

(4).指高峻的山岭。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周王 止化惟 荆蛮 , 汉武 凿远通孱颜。” 宋 苏轼 《峡山寺》诗:“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清 王策 《浣溪沙·玉山道中》词:“野堠斜明远树间,几家邨屋嵌孱颜。”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清雅

清新秀雅;端庄或高雅

风格清雅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妙墨

谓佳妙的书法。 宋 黄庭坚 《跋法帖》:“章草法甚妙,不知与 王中令 书先后,要皆为妙墨。” 宋 朱熹 《仙洲新亭》诗之二:“共説 新亭 好,真堪妙墨留。”

流名

名声流传。《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於是 子训 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顽恶显著,流名千里。”《南史·傅亮传》:“向使 石厚 之子, 日磾 之孙,砥锋挺鍔,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 石碏 、 秺侯 何得流名百代。”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佳色

妍丽的颜色;美丽的光彩。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唐 元稹 《月三十韵》:“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元 何中 《游乐安穆山寺》诗:“秋阴出南郭,佳色来远山。”

杳霭

见“ 杳蔼 ”。

空濛

〈书〉形容迷茫:山色~ㄧ烟雨~。

合遝

盛多貌;聚集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合遝,盛多貌。”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居者》诗:“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冻云合遝,波浪激衡。”

屏障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鸟外

指高空。 唐 岑参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诗:“红亭出鸟外,驄马繫云端。”

纡余

(1).迂回曲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酆 、 鄗 、 潦 、 潏 ,紆餘委蛇,经营乎其内。” 刘良 注:“紆餘委蛇,屈曲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测。” 唐 柳宗元 《石渠记》:“又北,曲行紆餘,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而 大河 自 积石 行万里 砥柱 ,傍緑 太行 至 大伾 ,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冈巨阜,紆餘盘屈。”

(2).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 唐 韩愈 《进学解》:“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紆餘为妍,卓犖为杰。”

(3).谓歌曲文章曲折有致。《宋书·乐志四》:“﹝ 魏 鼓吹曲十一《邕熙曲》:﹞歌声一何紆餘,杂笙簧。”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书》:“执事之文,紆餘委备,往復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 明 方孝孺 《答陈元采书》:“寄来文章又皆敷赡紆餘,有作者风。”

髻鬟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疏帘

亦作“踈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一:“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清 蒋溥 《桐花歌》:“踈帘一幅 瀟湘 雨,老鶯作歌雏燕舞。”

搔首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决眦

亦作“决眥”。见“ 决眦 ”。

亦作“ 决眥 ”。亦作“决眥”。1.裂开眼眶。《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弓不虚发,中必决眦。” 李善 注:“《説文》曰:‘眥,目匡也。’眦、眥俱同。”

(2).常用以表示盛怒的情绪。 三国 魏 曹植 《鼙鼓歌》之五:“张目决眦,髮怒穿冠。” 明 俞国贤 《军中》诗:“决眥誓灭此,扫秽驱腥膻。”

(3).表示极目远视。 唐 杜甫 《望岳》诗:“盪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

(4).谓眼珠突出。《淮南子·墬形训》:“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溼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眦。”

(5).喻洞穿。 汉 贾谊 《新书·谕诚》:“ 楚 军败, 昭王 走,屨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

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供给

(1) 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

供给生活用品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2) 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原料由国家供给

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