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原文

泝流浅水剌楼船,百棹千篙秪不前。
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
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

诗词问答

问: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泝流

亦作“溯流”。1.逆着水流方向。《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泝流而汲。”《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陈导》:“ 唐 陈导 者, 豫章 人也,以商贾为业。 龙朔 中,乃泛舟之 楚 ,夜泊江浦。见一舟泝流而来,亦宿于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初十日》:“前闻逆船千餘,自 南京 泝流西上。” 峻青 《秋色赋·狮峰月夜》:“我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向着山谷的深处走去。”

(2).顺着水势。《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不用官船,微服而行,驾一小艇,由 黄河 泝流而下。”

浅水

(1) 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响表面波的水体

(2) 深度较小的水或浅滩上的水

楼船

高大有楼的战船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北风

(1) 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强北风或得克萨斯以及墨西哥湾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样的风

(3)

(4) 一种强北风,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风

气力

(1) 体力;力气

没有说话的气力

(2) 精力

费尽气力去解释

(3) 实力;力量

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气力微薄

(4) 权势;势力

仗气力

(5) 才气;才力

气力充沛

翻天

(1).形容势盛。 宋 苏轼 《和王晋卿送梅花》:“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宋 范成大 《游仰山谒小释迦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混融》诗:“祖师抱膝坐古塔,大禪海浪翻天来。”

(2).形容吵闹得很厉害。如:他们吵个不停,简直要闹翻天了。

(3).比喻 * 。如: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极少数敌人休想翻天。

挂帆

张帆行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挂帆过旧山。”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诗:“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宋 梅尧臣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交书 徐公 ,即挂帆还 白下 。”

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青泥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 ,并载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遗 训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 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 * ,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

(3).即 青泥城 。《晋书·安帝纪》:“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 青泥城 ”。

(4).指 青泥岭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参见“ 青泥岭 ”。

(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转眼

转动眼珠子的功夫。形容时光飞逝

人生易老,转眼百年

转眼成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 * 》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在后

以后。《宣和遗事》后集:“窜 蔡京 儋州 编置,及其子孙三十三人,并编管远恶州军。在后、 蔡京 量移至 潭州 。”《水浒传》第十七回:“府尹将我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只不曾填甚去处。在后知我性命如何!”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