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航

作者:释惟一 朝代:宋代

野航原文

远泛飘然一苇轻,水天上下镜无尘。
自从碧眼胡归后,著脚那知是甚人。

诗词问答

问:野航的作者是谁?答:释惟一
问:野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惟一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惟一名句大全

释惟一野航书法欣赏

释惟一野航书法作品欣赏
野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一苇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水天

水与天。多指水天交接处。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诗:“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元 张翥 《忆吴兴》诗:“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记》:“晚乃泊於 韩村 之湖口,大月点空,满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敛,而水天之白未尽。”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站在船头上,靠着篷边,我极目望着水天交界的远处。” 刘白羽 《长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碧眼胡

见“ 碧眼胡儿 ”。

是甚

什么。 唐 吕岩 《劝世》诗:“算是甚命,问什么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