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沙公 其四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赠长沙公 其四原文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诗词问答

问:赠长沙公 其四的作者是谁?答:陶渊明
问:赠长沙公 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陶渊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渊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写心

(1).抒发内心感情。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是用感嘉貺,写心出中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敢写心兮歌一曲,无誚余持盃以淹留。”《花月痕》第九回:“ 钟期 死矣渺知音,流水高山枉写心;赏雅几能还赏俗,丝桐悔作 伯牙 琴。”

(2).谓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宋 梅尧臣 《传神悦躬上人》诗:“握中一寸毫,宝匣百鍊金。鑑貌不鑑道,写形寧写心。”

(3).舒心,开心。 唐 吴筠 《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诗:“写心陟云峯,纵目还縹緲。”

话言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毛 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盖《书》之所主,本於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於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若然,则所谓不可教训,不知话言,不惟方命圮族而已,四岳何为而举?而 尧 何为姑试之耶?皆不可通。” 章炳麟 《序<革命军>》:“嗟呼!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主文讽切,勿为动容。”

(2).泛指话语。 宋 陆游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 清 钱谦益 《三严作朋集序》:“咏三 严 之诗句,追 长蘅 之话言。”

(3).谈说;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暇日与宾友话言,必及神仙之事。”《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话言未了,忽见茶房领着一个中年妇人,一个和尚,赶了进来。”

进篑

谓堆土成山时增加一筐土。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进簣虽微,终焉为山。” 元 傅若金 《题<云厓图>》诗:“寄言为山者,进簣庶可及。”

为山

喻建立功业。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参见“ 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

离人

(1).谓超脱人世。《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於独也。”

(2).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敬哉离人,临路悽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宋 魏夫人 《菩萨蛮》词:“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临路

犹临行。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亦奚必临路而长号,覩丝而后歔欷哉!” 南朝 宋 鲍照 《放歌行》:“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迴。”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

凄然

(1) 寒凉

萧瑟凄然的晚秋

(2) 凄凉悲伤

凄然泪下

款襟

畅叙襟怀。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音问

音讯;书信。《汉书·匈奴传下》:“ 郅支单于 遣使上书求侍子。 汉 遣 谷吉 送之, 郅支 杀 吉 。 汉 不知 吉 音问。”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絶。” 清 恽敬 《与庄大久书》:“为别十三载,不得音问七年,然私心拳拳,如终日侍左右也。”

其先

在某时之前;早先

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