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山阁限韵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登西山阁限韵原文

秋色来何处,空亭夕景衔。

山情恬鸟雀,霜意宿松杉。

寺近时闻钟,林疏忽辨帆。

平芜踏歌遍,岚重湿衣衫。

诗词问答

问:登西山阁限韵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登西山阁限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登西山阁限韵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咸韵

参考注释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夕景

(1).指夕阳。 晋 挚虞 《思游赋》:“星鸟逝而时反兮,夕景潜而且融。”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雾将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及其晨光初起,夕景斜辉,霜文翠照,陆离眩目。”参见“ 夕阳 ”。

(2).傍晚景象。《宋史·乐志八》:“西顥沆碭,夕景已肃。”

山情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峥嶸涧道,盘紆復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明 李梦阳 《涧富岭赴安福》诗之二:“山行忽百里,步步山情新。”

鸟雀

泛指小鸟。《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於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 唐 刘长卿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诗:“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近时

(1).最近一段时期;近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近时 戚将军 筑 蓟镇 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然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现在沉默的原因……单就近时而言,则大原因之一,是:我恐怖了。”

(2).谓及时。 宋 褚澄 《褚氏遗书》:“羸女宜近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

疏忽

粗心大意

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

平芜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踏歌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衣衫

单衣;衣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