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汝楫客授严陵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送方汝楫客授严陵原文

昔年尚友先君子,晚见贤郎自策名。
芹泮佩衿尊郑老,桐江谱牒派玄英。
誉髦孰不观朝彩,耄齿吾难主夏盟。
若见监州烦问讯,必分风月照寒檠。

诗词问答

问:送方汝楫客授严陵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送方汝楫客授严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尚友

(1).上与古人为友。《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二理学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虽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

(2).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 李贽 《覆耿中丞书》:“僕尚友四方,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先君子

(1) 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先君子尝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

与先君子善

贤郎

对他人儿子的美称。《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唐 李亢 《独异志·严泰》:“其夕,有乌衣五十人,扣 泰 门,谓其父母曰:‘贤郎附钱五千,可领之。’” 元 黄溍 《次韵题庐陵解君行卷》:“贤郎亦復事舒阔,吐辞歷落正不葩。”《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贤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策名

(1).“策名委质”之省。《后汉书·蔡邕传》:“吾策名 汉 室,死归其正。”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繇韩幼深》诗:“种田不遇岁,策名不遭时。”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某生也晚,不及见盛 明 之典型,始策名而輒遭国难,故署名削牘之仪,益为闕焉。”《花月痕》第一回:“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力于家。”参见“ 策名委质 ”。

(2).谓科试及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 钟辐 , 虔州 南康 人也,始建山斋为习业之所,因手植一松於庭际,俄梦朱衣吏白云:‘松围三尺,子当及第。’ 辐 恶之。尔来三十餘年, 辐 方策名,使人验之,松围果三尺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闈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

(3).谓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 娃 曰:‘可策名试艺矣。’ 娃 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

佩衿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綬。”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置我佩衿於城闕,虽区处之未遑;藉卿弹压於京师,实观瞻之攸係。”

郑老

指 东汉 郑玄 。 玄 字 康成 , 北海 高密 (今属 山东省 )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 汉 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晋 束晳 《玄居释》:“偶 郑老 於海隅,匹 严叟 於僻 蜀 。”

桐江

富春江 的上游。即 钱塘江 流经 桐庐县 境内一段。 唐 陆龟蒙 《钓车》诗:“ 洛 客见诗如有问,辗烟衝雨过 桐江 。” 宋 杨万里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舩龙山暮宿桐庐》诗之一:“海潮也怯 桐江 浄,不遣涛头过 富春 。” 元 萨都剌 《钓台夜兴》诗:“仙茶旋煮 桐江 水,坐客遥分石壁灯。”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渔人》诗之二:“若非 渭水 持竿客,定是 桐江 把钓人。”

谱牒

亦作“ 谱谍 ”。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谱谍独记世謚,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谱牒之作,盛於中古。 汉 有 赵岐 《三辅决録》, 晋 有 挚虞 《族姓记》。 江 左有两 王 《百家谱》, 中原 有《方司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 夏衍 《方志学与家谱学》:“谱牒是记载一家一族的历史。这种著作形式始于 汉 代,到 魏 、 晋 、 南北朝 时期非常流行, 隋 唐 以后更有所发展。”

玄英

(1).纯黑色。《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王逸 注:“玄英,纯黑也,以喻贪浊。”

(2).谓冬天。《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邢昺 疏:“言冬之气和则黑而清英也。” 唐 魏徵 《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歷玄英不减其翠。”

(3). 唐 诗人 方干 ,生不得志,死后追赐及第,时人进私谥为 玄英先生 。见《全唐诗》卷 * 八。 宋 陆游 《登北榭》诗:“莫笑衰翁淡生活,它年犹得配 玄英 。”

誉髦

《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 宋 晁补之 《谢授馆职启》:“宜得誉髦,以副侧席。” 清 赵翼 《余年十九补弟子员今七十有九又届乙丑院试之期作重游泮宫诗记事》:“为语少年诸誉髦,故须及早奋修途。”

朝彩

亦作“ 朝采 ”。朝阳的光彩。 唐 李义府 《咏乌》:“日里颺朝彩,琴中伴夜啼。”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沧海珠胎,发为朝采; 蓝田 玉种,积有夜光。”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夏盟

(1).古代华夏诸侯国间的结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晋 主夏盟为 范 氏,其是之谓乎?” 杜预 注:“ 晋 为诸夏盟主。”

(2).泛指 中国 境内的结盟。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监州

(1).监察州县。 唐 薛能 《荔枝诗》:“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2).指监察州县之官。 元 虞集 《户部尚书马公墓碑》:“公行部,劾治其暴横者监州一人。”

(3). 宋 代于诸州置通判,亦称监州。 宋 范仲淹 《送向综国博通判桂州》诗:“通籍三公后,监州 五岭 深。”

问讯

(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分风

(1).谓神仙把风分为两个方向。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庐山 庙有神……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风举帆,船行相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下又有神庙,号曰 宫亭庙 ……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去。故 晋 曹毗 咏云:‘分风为二,擘流为两。’”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 明 谈迁 《枣林杂俎·宫亭神》:“ 宫亭神 甚灵,有婢名 如愿 ,客有所求,叩 如愿 即获。又能于湖心分风,使上下各得顺风。”

(2).借指分离。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东江始分风,苔网馈百纸。”

(3).谓无定向的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句践 都 琅邪 ,欲移 允常 冢。冢中生分风,飞沙射人,人不得近。”

寒檠

犹寒灯。 北周 庾信 《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薰火香盈絮。” 宋 刘克庄 《得曾景建书》诗:“何日断原荒涧畔,一间茅屋对寒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秋夜女工》:“我欲对此寒檠,做些针指,不知婶婶意下何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