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谷山水写生·其十一·灞桥诗思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风月千秋三界公,岂伊独在灞桥中。

便教诗思其间得,恐亦平平歇后同。

诗词问答

问:《题钱谷山水写生·其十一·灞桥诗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二

参考注释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三界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 * 和无 * 。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 * 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岂伊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岂伊好辩,未获云已。”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岂伊 箕山 故,特以风期亲。”

灞桥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

诗思

做诗的思路、情致。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 王夫之 《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思在些些。”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先只听得一片鼓钹和铁索声,我正想做‘超现实主义’的语录体诗,这么一来,诗思被闹跑了。”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平平

不好不坏;很一般

程度平平

成绩平平

歇后

谓隐去句末之词,暗示其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彦谦 题 汉高 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著题,然语皆歇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吴筠 曰:‘才胜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骆宾王 曰:‘冰泮有衔芦。’ 卢照邻 曰:‘幽谷有绵蛮。’ 陈子昂 曰:‘衔杯且对 刘 。’ 高适 曰:‘归来 洛阳 无负郭。’ 李頎 曰:‘由来轻七尺。’ 唐彦谦 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此皆歇后。”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 渊明 诗:‘再喜见友于。’ 杜 亦用之。《到藎传》‘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则百之语,皆歇后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