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作者:马熙 朝代:元代

摸鱼子原文

买陂塘旋栽杨柳,崇台检校公务。
西山远*千岩壑,总解蓄云藏雨。
临浅渚。
更俯视银涛,万顷摇孤屿。
*娥寄语。
约静影浮光,浴金沉璧,方领眺瞻趣。
登临地,休逸主人先许。
买邻邀我从吕。
黄金铸作千钱驾,不及无须新句。
斟绿醑。
甚欲把、园亭草木随时谱。
歌豳验古。
看祭韭条桑,薪樗剥枣,纳稼筑场圃。

诗词问答

问:摸鱼子的作者是谁?答:马熙
问:摸鱼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摸鱼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熙的名句有哪些?答:马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买陂塘

词牌名。即《摸鱼儿》。 宋 晁补之 《摸鱼儿·东皋寓居》词:“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 淮 岸 江 浦。”后遂以《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为《摸鱼儿》的别名。双调,一百十六字,仄韵。

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检校

审查核对;核实

公务

公事,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

从吉勤于公务,而疏于训子。——《宋史·张鉴等传论》

公务在身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银涛

(1).银白色的波涛。 宋 杨万里 《已至湖尾望见西山》诗:“好风稳送 五湖 船,万顷银涛半霎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念奴娇第二阙为在建康时作》:“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

(2).指云海。 明 王世贞 《荆玉篇》:“煜煜阳乌升碧汉,亭亭魄兔浴银涛。” 郭沫若 《星空·仰望》:“你看那天海中的银涛,流逝得那么愉快!”

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孤屿

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浮光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方领

(1).方形衣领。《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 汉 郑玄 注:“袷,交颈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每角二寸,四角共八寸……四角成矩形,故曰方领。”《后汉书·马援传》:“ 勃 衣方领,能矩步。”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

眺瞻

远望。 南朝 梁 萧统 《锺山解讲》诗:“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休逸

安闲超逸。 唐 杨衡 《宿陟岵寺云律师院》诗:“愿迴戚促劳,趋隅事休逸。” 宋 邵雍 《高竹》诗之七:“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买邻

谓择邻而居。《南史·吕僧珍传》:“初, 宋季雅 罢 南康郡 ,市宅居 僧珍 宅侧。 僧珍 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 季雅 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秀才不必忧虑,自古道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老汉既忝在邻居,你但放心前去,若是宅上有些小欠缺,老汉自当应承。” 清 查慎行 《八迭前韵答同年吴南村》:“与君日日为同直,千万何须更买邻。”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铸作

铸造;制作。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今时好事之人,见旧剑古钩,多能名之,可復谓目见其铸作之时乎。”《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九真 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 延 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闢。”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外国作水精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 交 广 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无须

不必;用不着

我全知道了,你无须说了

新句

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 唐 张籍 《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诗:“迴首吟新句,霜云满 楚 城。”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博书》之三:“承示新句,但知嘆愧。”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纳凉》:“且復哦新句,相嘲 饭颗山 。”

园亭

由藤本或树枝或由攀缘灌木或藤本覆盖的格子细工构成的亭子;有荫的隐蔽处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祭韭

古代以韭祭献。《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孔颖达 疏:“四之日其早,朝献黑羔於神,祭用韭菜,而开之所以御暑,言先公之教,寒暑有备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辛酉,令有司以二月开冰,献羔祭韭。”

条桑

(1).犹言采桑。《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马瑞辰 通释:“条乃‘挑’之叚借……《笺》云‘枝落之采其叶’者,采亦取也,正训条桑为取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十五载,诣主人,问所生儿何在,曰:‘因条桑为斧伤而死。’” 唐 皇甫冉 《送郑二之茅山》诗:“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2).借指桑树。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七:“明农赋《豳风》,斧斨不得归……植杖不我语,月上条桑西。”

筑场

筑造场地。《诗·豳·七月》:“九月筑场圃。” 郑玄 笺:“筑坚以为场。”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筑场看敛积,一学 楚 人为。”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 汴 泗 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