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一首

作者:释了惠 朝代:宋代

偈颂七十一首原文

风前无语立须臾,接得双双锦鲤鱼。
一等是传真的信,有通书有不通书。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七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了惠
问:偈颂七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了惠的名句有哪些?答:释了惠名句大全

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书法欣赏

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七十一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鲤鱼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 尼父 孔丘 ,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2).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3).借指传递书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 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参见“ 鱼书 ”。

一等

(1).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2).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 晋 聘於 鲁 ,加於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

(3).一样;相同。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於侧。”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 河 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 江 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背面。”

(4).一种;一类。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红楼梦》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着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苏伦 也算是半个‘理论家’,口才是一等, 玛金 平时也相当的敬重他。”

传真

(1) 写真

(2) 指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

的信

确实的消息。 唐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诗:“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寄个的信与他,不可有误。”

通书

历书

不通

(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