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原文

君家人物已数世,后有秘丞前给事。
近来复见乡先生,武冈使君五经笥。
君才自是一世英,珠玉照乘仍连城。
妙年已号万人敌,强仕初登千佛名。
番君小屈习凿齿,且与剌头簿书底。
即看给札试兰台,飞上木天校文字。

诗词问答

问: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送罗正夫主簿之官余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给事

(1).处事;办理事务。《国语·周语中》:“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於死,以俭足用则远於忧。” 宋 曾巩 《都知制》:“门闈房闥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篤,乌可处斯任哉!”

(2).供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父 郑季 ,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 ,年十四五,始给事於内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赐緑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天聪 已前,钧衡帷幄,悉任懿亲,异姓儒臣,但令给事文馆。”

(3).引申为侍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东坡 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 陕 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有四丽人,敛袵鸣璫,给事左右。”

(4).官名。给事中的省称。 唐 韩愈 《答刘正夫书》:“ 愈 於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於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有一个 马给事 ,天性絶饮。”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乡先生

古时尊称辞官居乡或在乡教学的老人。《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 郑玄 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乡大夫致仕者。”《仪礼·乡射礼》:“以告於乡先生君子可也。” 贾公彦 疏:“此即《乡饮酒》注云‘先生,谓老人教学者’。”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古之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寒月芙蕖》:“縉绅家闻其异,招与游,从此往来乡先生门。”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五经笥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言其腹中装满经学,有如藏五经的竹箱,后用以称精通经学的人。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虞 秘书 世南 曰:‘昔 任彦昇 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世英

当代的贤士。《荀子·赋》:“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杨倞 注:“天下幽暗凶险如此,必恐时贤不见用也。”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照乘

见“ 照乘珠 ”。

连城

(1).指毗邻的诸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 ,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亦有鬻繒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 宋 赵蕃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之二:“俾公按连城,此责亦重矣。” 清 王士禛 《兰溪丞徐君殉节诗》:“连城大帅竖降旛,独有微官死报恩。”

(2). 战国 时, 赵惠文王 得 和氏 璧, 秦昭王 寄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易璧。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连城”指 和氏 璧或珍贵之物。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 宋 赵蕃 《次韵徐季纯见贻》:“ 郑 人之璞 周 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 明 袁宗道 《刻<文章辨体>序》:“今天下人握夜光,家抱连城,类惮於结撰,传景輒鸣。” 明 陈子龙 《酬李司马萍槎先生》诗:“久瞻枢府重 明光 ,投我连城云锦章。”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万人敌

(1).战胜万人之术。指兵法。《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 战国 时 赵 人 藺相如 无缚鷄之力,于 澠池 会上,覷 秦 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丈夫当学万人敌,一书一剑将何为。”

(2).指勇力可敌万人。《三国志·魏志·程昱传》:“ 刘备 有英名, 关羽 、 张飞 皆万人敌也, 权 必资之以御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 黑寡 、 暮未 二渠,皆万人敌。”

强仕

1.亦作"彊仕"。 2.四十岁的代称。语本《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番君

指 秦 代 番阳 令 吴芮 。《汉书·吴芮传》:“ 吴芮 , 秦 时 番阳 令也,甚得江湖民心,号曰 番君 。”

小屈

(1).稍受委屈。《南史·张岱传》:“今欲用卿为 子鸞 别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申也。” 宋 陈亮 《三部乐·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参见“ 小屈大申 ”。

(2).稍稍理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真长 与 殷渊源 谈。 刘 理如小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林公 理每欲小屈。 孙兴公 曰:‘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凿齿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2).比喻 * 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簿书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给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后因谓朝廷对文士的特殊礼遇为“给札”。 宋 曾巩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天衢寝亨,时望攸属。遂膺给札之召,来賁登瀛之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实之》词之三:“有谁怜、给札老 相如 ,家徒壁。”

兰台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木天

(1).木制天棚。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 庐陵威王 ﹞斋前悉施木天,以蔽光景,春花秋月之时,暗如深夜撤烛。”

(2).指宏敞高大的木结构建筑物。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 玉清昭应宫 , 丁晋公 领其使监造。土木之工极天下之巧……以其餘材建 五岳观 ,世犹谓之木天。则 玉清 之宏壮可知。”

(3).秘书阁的别称。因其屋宇高大宏敞,故名。 宋 陆游 《恩除秘书监》诗:“扶上木天君莫笑,衰残不似壮游时。” 元 王逢 《无题》诗之四:“椒闥珮琚遗白草,木天图籍冷青藜。”

(4).指翰林院。 明 唐寅 《贫士吟》:“宫袍着处君恩渥,遥上青云到木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傅徵君》:“是年应试中选者,俱授翰林院检讨。然其人各以文学自负,又復落拓不羈,与科第进者前后相轧,疑谤旋生,多不能久於其位,数年以后,鸿儒扫迹於木天矣。”

校文

校勘文章。 汉 张衡 《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 唐 骆宾王 《帝京篇》:“校文 天禄阁 ,习战 昆明水 。” 明 陈元素 《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衣归质库仍留客,印阁閒牀且校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