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有感

作者:王柏 朝代:宋代

早梅有感原文

新阳来复未十日,窗外梅花已狼藉。
晴光烘过冰雪融,微风不动暗香密。
争呼清樽相尉藉,无数落英坠巾帙。
儿童但喜花开早,太早翻令我心栗。
今年寒色苦未老,户穴不固泄万蛰。
造化不翕何以张,不然生道几於息。
明言岁事未足言,深忧南气日驰北。
谁道东君庾岭来,煮酒银瓶荐嘉实。

诗词问答

问:早梅有感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问:早梅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柏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新阳

指初春。《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吕延济 注:“春为阳,秋为阴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新阳共举葡萄盏,触角长慙獬豸冠。”

来复

(1).往还,去而复来。语见《易·复》,谓阳气经七日已由剥尽而开始复生。后因以称阳气始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復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欣一阳之来復,遂万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3).回复,回来。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

(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 萧红 《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丢在脚下来复的乱踏。”

(5).英语rifle的译音。指炮筒、枪管中的来复线。即膛线。 严复 《救亡决论》:“不知曲綫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準来復之用。”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冰雪

比喻清纯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暗香

梅花的代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清樽

见“ 清尊 ”。

尉藉

慰劳,抚慰。《后汉书·窦融传》:“帝復遣 席封 赐 融 、 友 书,所以尉藉之甚备。”《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所以尉藉之甚厚。” 胡三省 注:“尉,与慰同。尉,安也。藉,荐也。”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落英

(1) 〈方〉

(2) 落红;落花

落英缤纷。——晋· 陶潜《桃花源记》

(3) 初开的花

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寒色

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光之色,给人以寒冷感。也称“冷色”

户穴

洞穴;洞口。 汉 焦赣 《易林·震之蹇》:“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唐 孟浩然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诗:“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尽心上》:“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晋 郤詵 《贤良策对》:“以生道杀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2).生长在道路上。 唐 卢照邻 《秋霖赋》:“青苔被壁,緑萍生道。”

明言

(1).明著之言;明白的话。《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 吴师道 补正:“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 续范亭 《五百字诗》:“古人有明言,兵后成荒年。”

(2).犹明辩。明白辩说。《庄子·大宗师》:“汝必躬行仁义而明言是非。”

(3).明白说出来。《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则身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

(4).明哲的话。如 明 冯梦龙 《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岁事

(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

(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清 赵翼 《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

(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孔颖达 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林乔荫 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

(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

(5).一年的时序。 宋 梅尧臣 《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 宋 苏辙 《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

足言

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李轨 注:“足言,夸毗之辞。”

深忧

忧心忡忡

东君

传说中的太阳神

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

庾岭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

煮酒

(1).烫酒。 元 萨都剌 《寒夜与王记室宴集》诗:“玉奴烛剪落燕尾,银瓶煑酒浮鵞黄。”

(2).热的酒。 宋 苏轼 《赠岭上梅》诗:“且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银瓶

银制的瓶,汲水器

银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嘉实

佳美的果实。 南朝 梁 丘迟 《芳树诗》:“芳叶已漠漠,嘉实復离离。” 唐 谢偃 《高松赋》:“流膏可咀,嘉实可荐。” 明 刘基 《题梧桐折枝翎毛图》诗:“凤鸟不来嘉实晚,小禽啣上最高枝。”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尹瑶仙》:“呜呼!春花谢艳,嫣质易凋;秋林陨风,嘉实首堕。吁!可悲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