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

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原文

青春能几何,况已过寒食。
此时对东风,一日亦可惜。
正好倒清尊,呼妇戛鸣瑟。
胡不少自宽,兀坐有忧色。
一春雨已多,连日风更力。
安得补天漏,坐待江月白。

诗词问答

问: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清尊

亦作“ 清樽 ”。亦作“ 清罇 ”。酒器。亦借指清酒。《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 王勃 《寒夜思》诗:“復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 皇甫冉 《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罇祇暂同。”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閒燕。” 明 吴琪 《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 黄遵宪 《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鸣瑟

即瑟。《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 邯郸 之躧步,媚 北里 之鸣瑟。”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 西汉 之金丸。”

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自宽

(1).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2).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兀坐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忧色

忧愁的容色

面有忧色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连日

连续几天

连日下雪

补天

(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坐待

坐等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听海 * 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许廷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