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智叔舍人赴召

作者:陈藻 朝代:宋代

送陈智叔舍人赴召原文

紫袍龟入手闰两周,黄纸除龟作郡侯。
后薪莫讶还居上,巨鱼直是能吞舟。
萧何乃知天下信,鲁人只道东家丘。
到了公评难嫉忌,远皆敬服近何尤。
器识高明官令显,羞作软媚随波流。
胆略肯因权势屈,事机果中日前筹。
鸿飞似退正仙翼,不蓍不龟心有眸。
兵形敌计何英识,胍络岂从经外紬。
友于根自惟孝发,论语尚龟致所由。
君於骨髓已先得,字是皮龟肃便投。
强收老泪且分袂,情共斯文苑囿留。

诗词问答

问:送陈智叔舍人赴召的作者是谁?答:陈藻
问:送陈智叔舍人赴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藻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紫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 ,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入手

(1) 着手;开始做

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蔡元培《图画》

解决问题要从调查研究入手

(2) 到手

声名入手

两周

(1). 战国 时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东周 两个小国的合称。《战国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过两 周 ,践 韩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史记·周本纪》:“ 秦 借道两 周 之间,将以伐 韩 。”《晋书·束晳传》:“是故两 周 争东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杀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东迁 洛邑 ,迁都前史称 西周 ,迁都后称 东周 ,合称“两 周 ”。《北史·文苑传序》:“逮乎两 周 道丧,七十义乖。”

黄纸

(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每对,黄纸詔亲承。”

(3).指赦免的文告。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徧中外。”《明史·余珊传》:“乃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徵,额外之歛,下及鸡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皇爷确实免过两省受灾州县钱粮,不过他们的本上说‘黄纸虽免,白纸犹催’。看起来小民未蒙实惠。”

郡侯

(1).爵名。 晋武帝 封 羊祜 为 南城侯 ,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历代因之。 金 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公之下。 元 与 金 同, 明 以后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2).一郡之长,知府。 闽 徐夤 《寄僧寓题》诗:“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

后薪

汉 汲黯 为九卿, 公孙弘 、 张汤 为小吏,后 弘 、 汤 与 黯 同列,又尊用过之。 黯 因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后薪随復积,前鱼谁更怜。” 唐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吞舟

指能吞船的大鱼,喻罪行极大的人

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萧何

(?—前 193) 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何常全关中以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封萧侯。汉之典制律令,多所手定。惠帝时卒,谥文终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鲁人

(1). 鲁国 人。《礼记·檀弓下》:“ 鲁 人有 周丰 也者。”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鲁 人晨哭,而 颜渊 察其生离。”

(2).特指 孔子 。 明 张文邦 《署感知编后》诗:“何当中道絶,麟丧 鲁 人怜。”

(3).愚笨、鲁钝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鲁人以为敏。” 孔颖达 疏:“鲁人,鲁钝之人。”《礼记·檀弓下》:“ 容居 ,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郑玄 注:“鲁,鲁钝也。”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

只道

只说;只以为。 宋 杨万里 《秋雨叹》诗:“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料那人争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负。”《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

东家丘

据《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到了

到底;毕竟。 唐 吴融 《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 宋 袁去华 《念奴娇》词:“身外纷纷,儻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这三条计,比当日 曹公 在 灞陵桥 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 关云长 之手。”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不过,到了她还是没有拗过我去。”

公评

公正的评论;公众的评论。 宋 王休 《清清堂赋》:“公评在人兮,何恩何讐。” 明 张居正 《辞免恩命疏》:“况圣明临御之始,正海内观听之时,倘举措不愜于公评,则激劝有亏于国典,隮颠之咎,寧独在臣。”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即使是饭后的公评,酒后的宏议,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

嫉忌

犹妒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然嫉忌者易服而毙,则知 苗 亦无心者耳。”

敬服

敬佩

他的为人深受大家的敬服

器识

器量与见识

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晋书·张华传》

高明

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

另请高明

令显

美好而显著。《汉书·韦贤传》:“德之令显,庆流於裔, 宗周 至 汉 ,羣后歷世。”

软媚

(1).娇柔妩媚。 宋 欧阳修 《送子野》诗:“春阳著物大软媚,独有秋节最劲豪。”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 万历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 叶圣陶 《席间》:“‘土匪,那边也有’, 子衡 的声音软媚而模糊。”

(2).谓使人怡悦,犹言阿谀奉承。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輙戒门以絶。”

波流

(1).水流;支流。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错吾躯於波流,而吾不敢用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謐。”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两岸较逼,波流汹涌。”

(2).随波逐流。比喻世事的变化。《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 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周游当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肤,随波流,搴枝叶而已也。”

(3).形容目光流转。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頎身玉立,慧眼波流。”

胆略

勇气和谋略

他有超人的胆略

权势

(1) 权力和势力

好权势

(2) 居高位有势力的人

不交权势

(3) 指不断变化的形势

审权势之宜

事机

(1).古代军事术语。指在战争中用来损害敌方的计谋。《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

(2).行事的时机。《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虞 自出祖而遣之”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曰:“ 畴 因説 虞 曰:‘今帝主幼弱,姦臣擅命,表上须报,惧失事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勣 ( 李勣 )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冯自由 《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学社诸首领认为事机成熟,即照原定计画分路活动,剋期大举。”

(3).犹机要;机密。《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是洩露了事机,不惟无益,反致有害。”《孽海花》三四回:“鎗声一发惊动大众,事机更显露了,如何使得!”

中日

隔日。《仪礼·聘礼》:“士中日则二双。” 郑玄 注:“中,犹间也。”

前筹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2).谓筹划。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论边,山川险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决於前筹。”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难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鸿飞

(1).鸿雁飞翔。《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苗神客 《乙速孤府君碑铭》:“鸿飞渐陆,振玉羽於元霄。”

(2).鸿雁高飞。比喻升迁腾达,奋发有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乃鸿騫旧 吴 ,作守东 楚 ”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吴质 《魏都赋》:“我太公鸿飞 兖 豫 。” 唐 梁肃 《为雷使君祭孟尚书文》:“昔在 天宝 ,滥觴登朝,爰自中兴,鸿飞乃高。”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3).鸿雁远翔。比喻超脱尘世。 唐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诗:“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宋 陆游 《故山》诗:“老尉鸿飞隐市门,千年犹有旧巢痕。”

(4).哀鸿遍飞。比喻灾民极多。 唐 李峤 《攀龙台碑》:“既而六师鱼渍,九野鸿飞,竟兆天亡之徵,卒成土崩之势。”

兵形

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郭化若 注:“兵形,即作战方式,怎么打的意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故臣于是篇所载,庙算、将略、兵形、地势特详云。”

友于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

朱鲔涉血于友于。——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论语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所由

(1).所经历的道路。《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杨树达 疏证:“由,行也。所由谓其所由行之径路。” 汉 班固 《东都赋》:“今论者……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 汉 德之所由。”

(2).所自,所从来。 晋 陆机 《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 毛 * 《矛盾论》三:“他分析了列宁主义所由产生的国际环境。”

(3).见“ 所由官 ”。

骨髓

(1) 一种软而富含各种血细胞的结缔组织,占据大多数骨的骨髓腔和网眼部分

(2) 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分袂

离别。 晋 干宝 《秦女卖枕记》:“﹝ 秦女 ﹞取金枕一枚,与 度 ( 孙道度 )为信,乃分袂泣别。” 唐 李山甫 《别杨秀才》诗:“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早食后,与送客出寺,至 慈姥巖 前徘徊,皆不忍分袂。”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 康 孟 二君为予往来奔走营救,至是晚(即星期日)下午七点鐘时,始各分袂。”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苑囿

畜养禽兽的圈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