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皇天

作者:郑廷玉 朝代:元代

哭皇天原文

见无吊窗心先怕。

他若是不开门我脚去蹅。

不由我怒从心上起。

刀向手中拿。

做看科云:我试看咱。旦儿云:叔叔。你再饮一杯。正末唱:他两个端然在那坐榻。

云:开门来。刘均佑云:兀的不有人来了也。下:布袋暗上。旦儿开门。科云:员外。你来家了也么。正末唱:我把这房门来紧靠。

把奸1-1情事亲拿。

旦儿云:你要拿奸1-1情。奸夫在那里。街坊邻舍。刘均佐杀1*1人哩。

正末唱:何须你唱叫。不索你便高声拿。

旦儿叫科,正末唱:呀。来来来我和你个浪包娄推旦儿。

科唱:浪包娄两个说话咱。见刀靶上忍字。

科唱:呀。猛见这忍字画画儿更不差。

诗词问答

问:哭皇天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哭皇天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哭皇天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忍字记 第二折

参考注释

吊窗

窗扇通常为在框中竖向滑动的双悬式的窗,可从外面将下端吊起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开门

敞开大门地;公开地

开门整党

开门整风

不由

不能自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心上

心里,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触着‘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处?’”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各人自用兵机,且看谁人得胜。先入京师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旦儿

即旦角。 清  毛奇龄 《西河词话》卷二:“每入场以四折为度,谓之杂剧,其有连数杂剧……但唱者祇二人,末泥主男唱,旦儿主女唱。”参见“ 旦角 ”。

叔叔

(1)

(2) 父亲的弟弟

(3) 常用于对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亲切的称呼

工人叔叔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两个

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端然

(1) 形容端正,不歪斜

(2) 稳固的样子

魏兵端然不动。——《三国演义》

兀的

(1) 这;这个

瞧他兀的得意样儿

(2) 怎么,表感叹

(3)  〈方〉∶突然

兀的失踪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了也

宋  元 白话作品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子 在那里了也?”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书·食货志》:“有司尝进乾薑,以布袋贮之。”

(2).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壻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号 李布袋 。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补其世代尔。’此言絶有理。”一说作“布代”。参见“ 布代 ”。

员外

(1) 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 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

也么

衬词。无义。 唐 钟离权 《赠吕洞宾》诗:“説尽千般玄妙理,未必君心信也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肩担著铁斧来也么,一箇越添忿怒精神恶。”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只争个迟也么疾,英雄志不灰,有一日登鰲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气也么消,有书函将军仔细瞧。”

紧靠

毗连,邻接

他的土地紧靠大海

奸夫

亦作“奸夫”。1. * 谲诈的人。《汉书·货殖传序》:“伪民背实而要名,姦夫犯害而求利。” 宋  陈亮 《喻夏卿墓志铭》:“而世俗之常言曰:‘慈不主兵,义不主财。’其説遂以行,而閭巷之奸夫猾子,借是以成其家。”

(2).指通奸的男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陈氏 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我今杀了他一家,并姦夫 周得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即尸前提奸夫 * ,严刑拷掠,尽得其状。”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因为那时捉住奸夫,总是首先剪去他辫子的,我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