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道傍壁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题道傍壁原文

湖废财存十二三,拍堤涨水尚如蓝。
吾庐隐翳初非意,颇欲临流结草庵。

诗词问答

问:题道傍壁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题道傍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涨水

水位上涨

几天暴雨,小河开始涨水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隐翳

(1).掩蔽;遮蔽。《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处必掩身” 汉 郑玄 注:“掩,犹隐翳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地僻渔扉常隐翳,身闲灵府自清凉。”《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绿荫中隐翳着古色古香的亭轩台榭。”

(2).隐避;隐没。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世主不察朋交之所生,而苟信贵臣之言,此絜士所以独隐翳,而姦雄所以党飞扬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楷模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 郭沫若 《怀念周总理》诗:“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非意

(1).犹言出乎意外。 唐 陈玄祐 《离魂记》:“ 宙 非意所望,欣跃特甚。”《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吕玉 道:‘我若贪了这二百两非意之财,怎勾父子相见。’”《明史·列女传二·杨玉英》:“﹝ 杨玉英 ﹞许字 官时中 。 时中 有非意之狱,父母改受他聘。”

(2).恶意。 宋 司马光 《叙清河郡君》:“君性和柔敦实……人虽以非意侵加,默而受之,终不与之辨曲直。”参见“ 非意相干 ”。

草庵

亦作“ 草菴 ”。 1.草房,草舍。《宋书·沉庆之传》:“营内多幔屋及草菴,火至輒以池水灌灭,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 蛮 败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孙弟姪,皆诣闕三日,露跣陈谢……若配徒隶,诸子并立草庵於所署门,不敢寧宅,动经旬日,官司驱遣,然后始退。”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庵,乌含切,《广韵》:‘小草舍也。’”

(2).特指小寺庙或庵堂。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九:“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宋 秦观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宋 朱熹 《宿休庵用德功间韵赠陈道人》:“暮入千峰里,寒栖一草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