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拙诗

作者:魏野 朝代:宋代

原文

斗城谁建翠微楼,富贵陈家小状头。
和记从今为四绝,凤毛玉筯与银钩。

诗词问答

问:《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拙诗》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野的名句有哪些?答:魏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斗城

(1). 汉 长安 故城,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北。本 秦 宫, 汉惠帝 时重修。《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 汉 京城为 斗城 。”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宋 司马光 《乐词·作语》:“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

(2).小城。《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及九鼎既轻,三才将换,区区斗城之里,出万死而不辞,盖蹈匹夫之节而无栋樑之具矣。” 胡三省 注:“斗城,言城如斗大也。”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小

自己的妻儿老小

寄钱回家,供家小用

状头

(1).即状元。 唐 卢储 《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凡羣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 胡三省 注:“进士第一人,谓之状头。”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明日我诸王去他家做寿,不免写书与 王秀才 ,在公主前施些伎俩,这状头可是拾芥的易也。” 清 秋瑾 《题<芝龛记>》诗之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説不封侯?”参见“ 状元 ”。

(2).诉讼原告人。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四绝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 南朝 陈 洪偃 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卷七。(2)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郎馀令》:“ 餘令 善画, 唐 秘书省内落星石, 薛稷 画鹤, 贺知章 草书, 餘令 凤,相传为四絶。”(3)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文儒》:“ 庆历 中, 滕子京 謫守 巴陵 ,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 岳阳楼 。属 范文正公 为记,词极清丽, 苏子美 书石, 邵餗 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四离四絶 ”。

凤毛

(1).凤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贵稀少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 丹穴 之英。”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诗:“貂簪 荆 玉润, 丹穴 凤毛光。” 唐 刘禹锡 《袁州广禅师碑》:“亦犹凤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异,不知其然。” 唐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诗:“ 萧史 幽栖地,林间踏凤毛。” 仇兆鳌 注:“凤毛,谓林间遗跡。” 明 何景明 《闻陆舍人子引罢官》诗:“惜尔官难达,文章本凤毛。”参见“ 凤毛麟角 ”。

(2).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敬伦 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 桓公 公服,从大门入。 桓公 望之,曰:‘ 大奴 固自有凤毛。’” 余嘉锡 笺疏:“ 南朝 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南齐书·谢超宗传》:“王母 殷淑仪 卒, 超宗 作誄奏之,帝大嗟赏,曰:‘ 超宗 殊有凤毛,恐 灵运 復出。’”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 曾元嗣 赠公诗:‘ 吕 家三相盛天朝,流泽於今有凤毛。’”

(3).指人子。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京 ( 蔡京 )泣曰:‘ 京 若负国,即教三子都没前程。’好事者戏云:‘两行珠泪下,三箇凤毛灾。’”

(4).指人的华美风度和杰出才华。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令弟字 延陵 ,凤毛出天姿。” 元 萨都剌 《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你壮志薄云霄,悵栖迟,隐凤毛。”

(5).指皮衣服边缘露出的装饰性的毛边。《红楼梦》第五一回:“ 凤姐 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凤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罢,先给你穿去罢。’”

玉筯

亦作“ 玉箸 ”。1.玉制的筷子;筷子的美称。 唐 杜甫 《野人送朱樱》诗:“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宋 黄庭坚 《元明留别》诗:“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觴。” 清 汪懋麟 《醉白以杭州韭见饷欣然命酌得诗》之一:“厨娘细斫银丝鱠,老子欢齐玉筯头。”

(2).喻眼泪。 南朝 梁 简文帝 《楚妃叹》诗:“金簪鬢下垂,玉筯衣前滴。” 唐 高适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明 沉鲸 《双珠记·从军别意》:“骤闻兰友戍天涯,不觉离愁锁两眉。作恶中年,玉筯并垂。” 吴有章 《清宫词》诗:“宫花依旧烂春红,玉筯双垂染血浓。”

(3).佛家指坐化时垂下的鼻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嗓》:“ 王 ( 王和卿 )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餘,人皆嘆骇。 关 ( 关汉卿 )来弔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復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看 莲女 鼻中流下两管玉筯来,遂揭了销金盖头,用手一摇,见 莲女 端然坐化而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槐南 一僧﹞溘然而逝,合掌端坐仍如故,鼻垂两玉筯,长尺餘,众大惊异。”

(4).喻小冰柱。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诗:“细排玉箸短垂簷,暗结轻冰时入研。”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词:“香暖处,酒醒时,画簷玉筯已偷垂。”

(5).书体名。指 秦 李斯 所创之小篆。 李绰 《尚书故实》引 唐 张怀瓘 《书断》曰:“如科斗、玉筯、偃波之类,诸家共五十二般。” 五代 齐己 《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诗:“玉筯真文久不兴, 李斯 传到 李阳冰 。” 元 郑杓 《衍极·书要》“篆有垂露、復书、杂体” 元 刘有定 注:“小篆之别十一,曰玉筯篆, 秦 小篆也, 李斯 等作。”

银钩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诗文赏析


【原题】:
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拙诗之作兼蒙寄翠微楼长乐亭二记各述一绝寄而谢之·翠微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