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

作者:方凤 朝代:宋代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原文

大火且西逝,赫曦讵能为。
丛竹覆孤馆,绿阴相蔽亏。
人散众喧寂,独鸟嘤鸣随。
想见探讨余,层层发新知。
傥不鄙朽拙,勉哉勤相遗。

诗词问答

问: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的作者是谁?答:方凤
问: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凤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凤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火

(1).星宿名。即心宿。《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 郭璞 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 宋 司马光 《八月五日夜省直》诗:“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西游记》第二二回:“光阴迅速,歷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赫曦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1.炎暑炽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风扇发。”《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张铣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并为大岭阴,曾无赫曦煖。”

(2).显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缅吾祖之赫羲,帝 高阳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优泰。”

(3).光明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明灯正赫曦。”

(4).指太阳。

(5).指阳光。 明 高攀龙 《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

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孤馆

孤寂的客舍。 唐 许浑 《瓜州留别李诩》诗:“孤馆宿时风带雨,远帆归处水连云。” 宋 秦观 《踏莎行》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清 黄景仁 《春夜杂咏》:“轻阴积孤馆,枕簟流微凉。” 郁达夫 《客感寄某》诗之一:“一夜秋风兰蕙折,残星孤馆梦无成。”

蔽亏

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唐 孟郊 《梦泽行》:“ 楚 山争蔽亏,日月无全辉。” 清 刘大櫆 《浮山记》:“古木苍藤,蔽亏掩映,冬夏常蔚然。”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三:“高高望无极,蔽亏天日光。”

散众

众人;普通人群。《 * 词话》第六六回:“卷棚内摆斋, 黄真人 前大桌面定胜, 吴道官 等稍加差小,其餘散众俱平头桌席。 黄真人 、 吴道官 皆衬缎尺头,四位披花,四疋丝紬,散众各布一疋。”《红楼梦》第三九回:“那些散众的,也有摸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嘤鸣

(1) (鸟)叫;鸟相和鸣,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嘤鸣相召

(2) 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

下嘤鸣之榻,览切磋之诗,实后学快心事也。——《宛如约》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探讨

(1) 探索;研讨;探索讲求

探讨一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罪恶之后,便探讨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寻胜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唐· 孟浩然《登鹿门山》

层层

(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新知

新结交的好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