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鹿角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鹿角椅原文

五月生茸八月强,取之无尽猎之场。

俗称那数四足椅,奢制还嗤七宝床。

坐式礼经毋不敬,用钦家法守惟长。

诘戎示俭胥殷此,虽曰高龄敢弗蘉。

诗词问答

问:咏鹿角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鹿角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鹿角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五

2. 月令五月鹿角解旧角解则新茸生至八月角强壮能牴格矣

参考注释

月生

生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杜子中 与 闻俊卿 同年,又是 闻俊卿 月生大些。”《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便眉花眼笑的盘问他姓名、里居、年纪、月生,要送他回去。”

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俗称

通俗的称呼;非正式的名称

午门俗称五凤楼。——《故宫博物院》

西红柿是蕃茄的俗称

四足

(1).四只脚。指兽类。《礼记·曲礼下》:“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2).四肢。《水浒传》第二七回:“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七宝

(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礼经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 、 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不敬

(1).怠慢;无礼。《论语·为政》:“ 子游 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国语·周语上》:“ 吕甥 、 郤芮 相 晋侯 不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世宗废后》:“亦不以废后罪状告宗庙、示天下;但云不敬不逊,侮肆不悛而已。”

(2). 汉 代罪名之一。《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是时, 淮南 相怒 寿春 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汉书·翟方进传》:“ 庆 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詔不谨;皆不敬。” 颜师古 注:“既自云不坐,又言迟疾无所在,此之二条於法皆为不敬。”

法守

谓按法度履行自己的职守。《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明 唐顺之 《与吕沃洲巡按书》:“若夫有司,则虽悯雨恤灾,儘力周旋,顾其力能行於法守之所及,而不能行於法守之所不及。”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今旬月之间,前后违反,恐无以昭法守也。”

诘戎

见“ 詰戎治兵 ”。

示俭

表现节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羣品。”

高龄

(1) 敬辞,称老年人的年龄

九十高龄

(2) 相对较高的年龄

高龄产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