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

作者:包何 朝代:唐代

原文

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回雁书应报,愁猿夜屡听。因君使绝域,方物尽来庭。

诗词问答

问:《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的作者是谁?答:包何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包何的名句有哪些?答:包何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包何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书法作品欣赏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近远

(1).指亲近或疏远的人。《汉书·公孙弘传》:“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 弘 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胶西 ,皆 弘 力也。”

(2).近处和远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飒秣建国》:“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 清 宋之绳 《梅花》诗:“漠漠冻云连近远,荒荒野月照清寒。”

(3).谓远近的程度。 晋 木华 《海赋》:“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歷之近远。”《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问:‘火去此门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 宋 陈克 《谒金门》词:“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4).偏义复词。谓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楔子:“不多近远有个员外,待要结义小人做兄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 张虎 云:] 张飞 言道, 曹丞相 军马,偌近远来到这里,人困马乏,他要今晚夜间,领兵来偷营刼寨。”

王事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霜简

(1).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论》:“赖 世宗 入辅,责以骄纵,厚遇 崔暹 ,奋其霜简,不然则君子属厌;岂易间焉。”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故人名宦高,霜简肃权豪。” 宋 赵磻老 《醉蓬莱·寿叶枢密》词:“晚上文墀,载严霜简,便云龙交际。”

(2).竹笏。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客饮甘露寺》:“南行一人朱衣霜简,清瘦多髯。” 后蜀 鹿虔扆 《女冠子》词:“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夏苗

(1).谓夏季田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苗,为苗除害也。”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2).夏季的禾苗。 唐 包何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诗:“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雁书

书信。 唐 王勃 《九日怀封元寂》诗:“今日 龙山 外,当忆雁书归。” 金 钱抱素 《台城路》词:“碧云深处遥天暮,经年雁书沉影。”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怜。”参见“ 雁足书 ”。

应报

报应。《汉书·刘向传》:“诸侯和於下,天应报於上。” 汉 徐干 《中论·修本》:“盛阳布德之月,草木犹有枯落而与时谬者,况人事之应报乎!”

绝域

极其遥远的地方(多指国外)

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后汉书·班超传》

方物

(1).本地产物;土产。《书·旅獒》:“无有远邇,毕献方物。” 蔡沉 集传:“方物,方土所生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九土述职,各贡方物,以效诚耳。” 唐 朱庆馀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诗:“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方物》:“ 越中 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 北京 则苹婆果、黄鬣马牙松…… 山阴 则 破塘 笋、谢橘、 独山 菱、河蟹、 三江屯 蟶、白蛤、江鱼、鰣鱼、里河鰦。”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方物见斥,外品流行, 中国 经济,遂以困匱。”

(2).犹识别;名状。《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韦昭 注:“方,犹别也;物,名也。”《明史·冯恩传》:“若 鋐 ,则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3).指辨别事理。《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 俞樾 《群经平议·礼记三》:“方物者,辨别其事也。惟能辨别其事,故能出谋发虑也。”

(4).仿佛;类似。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市亭忽云搆,方物如山峙。” 章炳麟 《辨诗》:“ 汉 世自 贾生 《惜誓》,上接《楚辞》,《鵩鸟》亦方物《卜居》,而 相如 《大人赋》,自《远游》流变。”

(5).指各方的物议。《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汝与 师护 年时一辈,各有其美,方物之义,亦互有少劣。”《宋书》本传作“物议亦互有少劣”。

来庭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