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都留守妙峰亭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题南都留守妙峰亭原文

我登妙峰亭,欲访德云师。
春阳被原野,濉涣含流澌。
未复桃李色,稍增松桂姿。
孑孑东来樯,冉冉将安之。
万物委天运,此身免奔驰。
怅然怀旧游,一丘覆茅茨。
清冷久沮洳,文雅空颓隳。
提携二三子,醉倒春风吹。
不见妙峰处,安知德云期。
南迁久忘反,有获空白知。
归来览新构,恍然发深思。
远行极南海,此地初不移。
酌我一斗酒,尽公终日嬉。
德云非公欤,相对欲无词。

诗词问答

问:题南都留守妙峰亭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题南都留守妙峰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访德

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臣访德语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灵怀宠,以滥 周 邵 之秩。” 唐 欧阳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记》:“皆外庄内融,怀材抱忠,无回邪以莅下,有謇諤以承上,当时之彦也。请列於记左,庶后之君子,覩名访德,知夫是日,当有人焉。”

云师

(1). 黄帝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杜预 注:“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南齐书·百官志赞》:“百官分置,惟皇是职,云师鸟纪,各有其式。”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云师火帝,非无战阵之风; 尧 誓 汤 征,咸用干戈之道。”

(2).云神。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大鹏垂翰,驭风伯而指南溟;天马腾姿,偶云师而集东道。” 清 谭嗣同 《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 丰隆 伐鼓呼列缺,云师狂奔风烈烈。”

(3). 安徽 霍山 所产的一种蚕形小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石蚕》:“按《遁甲开山图》云: 霍山 有云师、雨虎。 荣氏 法云: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

春阳

(1).阳春。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旧题 汉 枚乘 《杂诗》之七:“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2).春天的阳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閒非秋厉,惠淑春阳。”《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 越剧 《庵堂认母》:“听娘言语我心悲伤,到此刻才知母爱温暖如春阳。”

(3).喻帝王的恩泽。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坐驰雷电破姦伏,力送春阳煦鰥寡。”

原野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流澌

亦作“ 流凘 ”。1.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王逸 注:“流澌,解冰也。” 汉 刘歆 《遂初赋》:“激流凘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唐 岑参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诗:“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凘。” 清 唐孙华 《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夜半流澌霤结条,多年布衾真似铁。”

(2).流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之一:“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 清 吴兆骞 《谪宁古塔记》:“其石冈濶三十里,长三百餘里,嵌空玲瓏,下有流澌潺湲。”

桃李色

比喻红润的脸色。 唐 白居易 《赠言》诗:“二十方长成,三十向衰老。镜中桃李色,不得十年好。”

孑孑

(1).特出、独立貌。《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朱熹 集传:“孑孑,特出之貌。” 陈奂 传疏:“孑孑,犹桀桀,特立之意。”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孑孑三旐,连舳归飞,遥遥 百越 ,经途瞻叹。”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孝标知无为军》诗:“叠鼓鸣鐃迎候新,军牙孑孑倚 淮 津。”

(2).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今 绪 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孑孑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絶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 胡三省 注:“孑孑,特立之貌。” 宋 沉辽 《宋太子中舍张传师墓志铭》:“盖君不以孑孑为誉,而识者默知其为能。” 清 顾炎武 《与任钧衡》:“兄至今日而能孑孑不随流俗,竟作羲皇上人,知所得实深。”

(3).孤单,孤寂。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小溪县令妾》:“妾穷独难久处,四顾孑孑,更无亲戚可依,晓夕思之,惟有一死。”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小生 姚继 ,字 克承 , 楚 之 汉阳 人也。幼失二亲,长无一时,孑孑孤行于世上,亭亭独立于人前。”

(4).细行,小惠。 唐 韩愈 《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谓煦煦孑孑,薄而不为也。”

(5).倏忽,突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拄杖何在,可击之!’其僧房门后有笻杖孑孑跳出,连击其僧。”

(6).犹汲汲。急切、努力从事貌。 宋 曾巩 《王容季墓志铭》:“﹝ 容季 ﹞为人自重,不驰骋衒鬻,亦不孑孑为名。”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至 朱子 之学,其榘度绳尺与圣人之教皆一辙焉,惟兢兢然孑孑然自拔於禪。”

(7).蹙迫,艰难。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直隶 终年亢旱,去秋未种宿麦,今岁夏收失望,疆吏对此,如坐鍼毡,公私孑孑,都无好怀。”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终岁所征以供地方留支之费、及水陆经制兵餉,尚觉孑孑不遑。”

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运

(1) 天命;自然的气数

决非天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运变矣。

(2) 天体的运行

奔驰

车马等快速地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茅盾《白杨礼赞》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清冷

(1) 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

清冷的秋夜

(2) 冷落;冷清、凄凉

旅客们都走了,站台上十分清冷

沮洳

(1).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 疏:“沮洳,润泽之处。”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 零陵县 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指低湿。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 广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文雅

温和有礼貌

谈吐文雅

举止文雅

颓隳

败坏。 宋 苏辙 《题南都留守妙峰亭》诗:“清冷久沮洳,文雅空頽隳。” 明 王廷相 《雅述下》:“幸君臣政化清平,无衅而起,但稍有頽隳,以侵纪纲。” 严复 《原强》:“今也彼亦以其法与吾法遇,而吾法乃頽隳蠹朽瞠乎其后也。”一本作“穨堕”。

提携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三子

诸位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知德

(1).懂得道德。《论语·卫灵公》:“子曰:‘ 由 ,知德者鲜矣。’”《国语·周语下》:“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謫,则可以知德矣。” 明 刘基 《梅颂》序:“予与 仲文 交,敬其好学而知德也。”

(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李周翰 注:“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是辅臣之过,故惧若在己也。”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韁。”

才智与德行。 章炳麟 《訄书·订孔》:“﹝ 孔丘 ﹞下比 孟軻 ,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南迁

(1).迁都南方。《魏书·灵徵志下》:“ 魏氏 世居幽朔,至 献帝 世,有神人言应南迁。”《宋书·武帝纪论》:“ 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明史·英宗前纪》:“甲子,京师闻败,羣臣聚哭於朝,侍讲 徐珵 请南迁,兵部侍郎 于谦 不可。”

(2).被贬谪、流放到南方。 唐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诗:“万里南迁 夜郎国 ,三年归及 长风沙 。” 宋 徐铉 《和州酬江中丞见寄》诗:“ 贾 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吾得罪必南迁,安得在畿乎?”

忘反

(1).忘记回去。《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御轻舟而上遡,浮长川而忘反。”

(2).谓忘记反朴归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於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空白

空着的地方;没有填满的部分——用于纸张或其他通常可以写字的东西

给我一张空白纸来算算数

空白支票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恍然

(1).犹忽然。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领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从事於举业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为。” 鲁迅 《彷徨·肥皂》:“‘哦!今天十六?’ 四铭 恍然的说。”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达 既昇之,意识恍然,不復见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 明 邵璨 《香囊记·赶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举措。”

(4).仿佛。 宋 韩驹 《题画太一真人》诗:“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明 归有光 《詹仰之墓志铭》:“予与之谈 秀甫 之为人,恍然如生,相与为泪下。”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展卷而卧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深思

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深思熟虑

远行

行走远路,前往某地

南海

(1)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德云

佛经中人名。 善财童子 所参的五十三知识之一。《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财童子 问法於 德云 比丘。”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何须寻 德云 ,即此比丘是。”参见“ 五十三参 ”。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