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素丝行原文

陌桑葚落成枯杈,蓬屋咿轧鸣缲车。

缲丝缕缕长且白,为织吴绫与越纱。

吴绫越纱薄似雾,美人中裙裁纻布。

殷勤熨帖临溪浣,惟恐纤尘或沾污。

素丝素丝如君子,太初之色通表里。

云胡黄黑任人为,墨子悲之良有以。

诗词问答

问:素丝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素丝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四

参考注释

桑葚

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诗·卫风·氓》:“吁嗟鳩兮,无食桑葚。” 朱熹 集传:“葚,桑实也。”《晋书·张天锡传》:“桑葚甜甘,鴟鴞革响。” 巴金 《抹布集·杨嫂》:“熟透了的桑葚的味道是多么地甜。”

落成

古代宗庙、宫室盖好时所行的祭礼。始成的意思

凡房屋建造完成都叫落成

蓬屋

犹蓬室。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潜侧武之陋巷,窜绳枢之蓬屋。”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 清 唐孙华 《抱灌轩落成》诗之二:“射得桑弧曾万里,归来蓬屋只三间。”

咿轧

象声词。 宋 陆游 《天竺晓行》诗之二:“笋舆咿轧水云间,惭愧忙身得暂閒。”《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疋量。”

缲车

抽茧出丝的工具。 唐 王建 《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簷头索索繰车鸣。” 宋 苏轼 《浣溪沙》词之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八:“但闻繰车响,远接村西东。” 明 吴伟业 《麦蚕》诗:“簇箔同丘坻,繰车借桔橰。”

缲丝

煮茧抽丝。 唐 李白 《荆州歌》:“ 荆州 麦熟茧成蛾,繰丝忆君头绪多。” 唐 元稹 《织妇词》:“繰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明 何景明 《养蚕词》:“浮萍生叶麦落花,风簷繰丝斗鸣车。”

缕缕

一条一条连续不断地

村中炊烟缕缕上升

吴绫

古代 吴 地所产的一种有纹彩的丝织品。以轻薄著名。 五代 薛昭蕴 《醉公子》词:“慢綰青丝髮,光砑 吴 綾袜。” 元 汤式 《一枝花·赠美人》套曲:“价重如 齐 紈 鲁 縞,名高似 蜀 锦 吴 綾。” 清 纳兰性德 《大酺·寄梁汾》词:“便砑损 吴 綾,啼霑 蜀 纸,有谁同赋?”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中裙

见“ 中帬 ”。

纻布

苧麻布。《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紵布不殊。”《新唐书·地理志四》:“﹝ 郢州 富水郡 ﹞土贡:紵布。”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熨帖

(1) 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

(2) 心中没有波澜,平静

熨帖的心情

(3) 〈方〉∶事情办得完全妥当

惟恐

只怕;就怕

他飞快地跑,惟恐错过班车

纤尘

微尘,细尘

纤尘不染(一点灰尘也沾不上)

沾污

意指某一外界之物因进入或接触某一物体而破坏其纯度的行为

素丝

(1).本色的丝;白丝。《吕氏春秋· * 》:“ 墨子 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四:“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黄金销鑠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2).“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宋 曾巩 《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桂文襄受赂》:“旧传 桂见山 有素丝之节,谬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参见“ 素丝羔羊 ”。

(3).比喻白发。 唐 李贺 《咏怀》之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表里

(1) 外表和内心;外面和里面

互相为表里

与胥卒表里。(表里为奸,内外勾结。)——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衣服的面子与里子。亦泛指衣料

(3) 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

明白了《五卅 * 》一案的表里

(4) 中医指病在浅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内脏的症候

云胡

为什么。《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毛 传:“胡,何。” 郑玄 笺:“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四:“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 明 刘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诗:“云胡不饮,使我心惸?”

任人

(1) 任用、使用人

(2) 听任、听凭别人

墨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主张“兼爱”,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著作编入《墨子》。

有以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记·田儋列传》:“﹝ 横 ﹞遂自剄,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 晋 潘岳 《西征赋》:“岂虚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或隐或见,时行时止,顺冬夏而无乖,应昏明而有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灵隐 后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2).犹有为。有所作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 * 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严复 《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