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渔公子为宋昌裔作

作者:陈谟 朝代:元代

海渔公子为宋昌裔作原文

我爱宋公子,把竿长钓鳌。

闲寻龙伯国,笑指海凫毛。

员峤随波转,珊瑚入网高。

秦人未相识,何用遣卢敖。

诗词问答

问:海渔公子为宋昌裔作的作者是谁?答:陈谟
问:海渔公子为宋昌裔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海渔公子为宋昌裔作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陈谟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谟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参考注释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把竿

杂技之一。攀援竹竿。 清 钮琇 《觚賸·俺达纵暴》:“又取民间子十五以下为把竿之戏,二竿长丈,以篔簹为之,礱节莹皮,其光可鑑,教之攀缘上下,盘舞竿头。”

钓鳌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龙伯国

(1).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列子·汤问》:“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钓而连六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波谷山 者,有 大人之国 ” 晋 郭璞 注:“《河图玉版》曰:‘ 龙伯国 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是又 梁氏 所谓犹以千百之 僬侥国 人,与一二之 龙伯国 人抗,蔑有济也。”

(2).近代亦借指凶狠的 英国 帝国主义。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十丈长人 龙伯国 ,翻天復地喷波涛。”

海凫

一种海鸟。古代曾有海凫出、天下乱的传说。《晋书·张华传》:“ 惠帝 中,人有得鸟毛长三丈,以示 华 。 华 见,惨然曰:‘此谓海鳧毛也,出则天下乱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 子产 臺駘…… 贾逵 神雀, 张华 海鳧, 沉括 天禄。虽覩记殊常,而简籍具在,案图即事,往往足徵,多繇人不能读,读不能详耳。”

员峤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沉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随波

(1).依着风波飘动。《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 刘良 注:“言林木繁茂,随风波而动。”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随波迴转,有似客游。” 宋 汪藻 《小重山》词:“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

(2).比喻无原则地跟从他人行事。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

珊瑚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入网

指手机、寻呼机等加入某个通信网,也指电子计算机加入某个网络。

秦人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