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复赠王侯元俞诗两皆英妙神奇次韵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原文

孟侯与王侯,妙年俱作州。
穷穷鬼揄我,汝堪并英游。
汝无曲逆计,汝无裨谌谋。
汝乃蹄涔水,可配江河流。
仓卒不能答,吐舌瞠双眸。
二侯不自贵,屑与耄叟俦。
歌岂有檀板,舞亦无珠{篝竹换韦左}。
磨玉藉沙石,以故交情绸。
盖公曹参舍,{甪下不出头}里张良求。
绿鬓间白发,一献还一酬。
俗态动枘凿,对面风马牛。
二侯不我弃,庶哉企前修。

诗词问答

问:《孟君复赠王侯元俞诗两皆英妙神奇次韵》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孟侯

诸侯之长。《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 孔 传:“ 周公 称 成王 命,顺 康叔 之德,命为孟侯。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使 康叔 为之。” 孔颖达 疏:“五侯之长,五等诸侯之长也。”《吕氏春秋·正名》:“ 齐湣王 , 周 室之孟侯。”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书》有孟侯之名,记表元良之德。”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

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穷穷

(1).轻视、侮辱处于困境的人。《荀子·修身》:“不穷穷而通者积焉。”《吕氏春秋·上德》:“臣闻贤主不穷穷。”

(2).谓极其困苦。《管子·兵法》:“三官不繆,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 尹知章 注:“危危、穷穷,皆重有其事。” 石一参 今诠:“民众恒习於军事之教,则化危为安,化穷为通,无害无难。”

(3).忧愁悲伤貌。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当是时也,固不可以闻飞鸟疾风之声,穷穷固无乐已。”

(4).谨慎诚笃貌。 清 恽敬 《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更七年,復见 达甫 充然油然者犹是,而穷穷然而歛,休休然而止。”

英游

见“ 英游 ”。

亦作“ 英游 ”。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宋 陆游 《送李宪被召》诗:“早謁龙门鬢未秋,暮年乃復接英游。”

逆计

(1).反叛的图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宾客来者,微知 淮南 、 衡山 有逆计,日夜从容劝之。”

(2).指图谋反叛。《新唐书·马燧传》:“ 燧 以 怀光 ( 李怀光 )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 中近甸,捨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捨军入朝。”

(3).预计。《宋史·晁迥传》:“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花月痕》第三九回:“ 鹤仙 逆计 芝友 出京之日, 李夫人 当已分娩,好教他护送前来。” 章炳麟 《四惑论》:“若严密言之,明日有无,必非今日所能逆计。”

无裨

无补,无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於人心世道,若只论等身,几与 曹交 食粟之躯,等其高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后方的呻吟与高兴固然大不相同,然而无裨于事是一样的。”

涔水

指雨后积水。 明 杨慎 《湛涔同字》:“﹝《淮南子》﹞曰:‘涔水不能生鱼鱉。’涔水,行潦也。”

江河

(1) 长江和黄河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2) 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仓卒

亦作“ 仓猝 ”。1.匆忙急迫。《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临事仓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取而自铸,遂致怨咨,以为破坏两州,事起仓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个事不比别样的事,仓卒不得。”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如何俳语笑仓猝, 潁 滨一老犹相詆。” 巴金 《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2).非常事变。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遭巫蛊仓卒之难。”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岂知秋禾登,贫窶有仓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平东将军 蔡祐 下马步鬭,左右劝乘马以备仓猝。”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吐舌

(1).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

(2).惊奇貌;惊恐貌。 唐 韩愈 《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孽报》:“ 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以及老少妇女接踵而死者,至十八人,仅存两岁幼孩而已。闻者为之吐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土老儿吐舌道:‘道臺!那还不晓得是个甚么行情呢!’”

(3).谓发言。 明 李贽 《与弱侯》:“僕何如人,敢吐舌于兄之傍乎?”

双眸

两颗眼珠。 南朝 宋 谢惠连 《自箴》:“气之清明,双眸善识。”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双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侯不

何不。《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李善 注:“ 李奇 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

檀板

乐器名。檀木制成的拍板

檀板之声无色。——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沙石

沙和碎石子

以故

因为这个缘故。即“因此”、“所以”

以故其后名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故荆轲逐 秦王。——《战国策·燕策》

交情

互相交往而产生的情谊

老交情

公曹

封建衙门中的差吏。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那里面又没官僚,又没王条,又没公曹,又没囚牢。”

出头

多一点的

年纪四十出头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一献

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仪礼·士昏礼》:“舅姑共饗妇,以一献之礼。” 贾公彦 疏:“舅献姑酬,共成一献。”《礼记·礼器》:“郊血,大饗腥,三献爓,一献孰。” 郑玄 注:“一献,祭群小祀也。” 孔颖达 疏:“一献孰者,一献祭群小祀。小祀卑,酒一献也,其荐用孰肉。”《左传·昭公元年》:“ 赵孟 欲一献,子其从之。” 杨伯峻 注:“据《礼记·乐记》 郑玄 注,一献,士饮酒之礼。”

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枘凿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对面

(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风马牛

见“ 风马牛不相及 ”。

前修

亦作“ 前修 ”。犹前贤。《楚辞·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 李贤 注:“前修,前贤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伟矣前修,学坚多饱。” 宋 陈亮 《答陈知丞启》:“犹怀晚进,及识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暇心开丽瞩,远致越前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