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大兄归道山一年矣,久欲作挽而未果,今

作者:方仁渊 朝代:清代

原文

论交记取十年迟,坐看堂堂白日驰。

月下举杯谁是主,风前得句子为师。

漫言丁令归来鹤,且待苏环继起儿。

不作挽诗非为懒,从君去后竟无诗。

诗词问答

问:《敬之大兄归道山一年矣,久欲作挽而未果,今往吴门篷窗暇为补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方仁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方仁渊的名句有哪些?答:方仁渊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论交

(1).争论与交谈。 唐 李颀 《行路难》诗:“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

(2).结交;交朋友。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宋 陈师道 《赠鲁直》诗:“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古人论交恩义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坐看

(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句子

(1) 词和词组由句法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这个句子真长

(2) 冷言冷语

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漫言

(1).散言,宣言。《列子·黄帝》:“於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 张湛 注:“漫,散也。”

(2).随便地说。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不逾两日,而有司者已报班师矣。此非生愚之漫言也。”

(3).莫言;别说。 清 魏源 《寰海后十章》诗之四:“漫言孤注投壶易,万古 澶渊 几 寇莱 。”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 千代松原 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

丁令

(1).同“ 丁零 ”。《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 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 ,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 丁零 ”、“ 丁灵 ”。

(2).“ 丁令威 ”的省称。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3).指鹤。 宋 李纲 《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 丁令威 ”。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继起

继续兴起。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独名重之士,每致继起无人。”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自歷史变故,诸子继起,意内言外,分析始多。”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八节:“ 四川 大邑 反教会斗争爆发后, 川 南大震。 崇庆 、 灌县 、 郫县 等地先后继起, 綦江 且有义和团的活动。”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挽诗

哀悼死者的诗。 清 方文 《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 袁鹰 《不灭的诗魂》:“ 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

哀悼死者的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 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 ,非无交而涕也。”

非为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2).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坏行为。《水浒传》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以尽轨于法,稍有非为,惟尔总是问。”

(3).不顾法纪或礼法。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人颇知礼法,极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为之事。”

去后

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