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郑员外

作者:方干 朝代:唐代

上郑员外原文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
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诗词问答

问:上郑员外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问:上郑员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上郑员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方干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52-9

参考注释

至公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 * 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至察

(1).极分明。《荀子·礼论》:“至文以有别,至察以有説。” 杨倞 注:“言礼之至文,以其有尊卑贵贱之别;至察,以其有是非分别之説。”又引 司马贞 曰:“説,音悦。言礼之至察,有以明鸿杀委曲之情文,足以悦人心也。”

(2).过于明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能有

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几多

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忧民

谓关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贽 《与焦若侯书》:“但 半山 过于自信,反以忧民爱国之实心,翻成毒民误国之大害。”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术,皆发挥仁字。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一似

很象。《孔子家语·正论解》:“ 孔子 适 齐 过 泰山 之侧,有妇人哭於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 唐 景云 《画松》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诗记得无。” 元 燕公楠 《答程雪楼见寿》词:“空自许!早摇落江潭,一似琅琊树。”《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见两个着皂衫儿的,一似虞侯府干打扮。” 郭小川 《登九山》诗:“大坝如铁壁铜墙,长渠一似飞龙走兽。”

清吟

清美的吟哦;清雅地吟诵。 唐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且约后期》诗:“閒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宋 曾巩 《芍药厅》诗:“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 济水 边。”《镜花缘》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纷霏之际,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守节

(1) 信守名分,保持节操。特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嫁

(2) 遵守规则,忠于职守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利刃

刀等的刃很锋利,也指锋利的刀,快刀

从前

(1) 往昔,先前

从前香山观有个道士天天讲故事

(2) 曾经,一度

从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现在忘记了她的名字

切玉

(1).割玉。形容刀剑锋利。《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纲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温子昇 《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臣闻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无衝石之势。”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远不復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2).切开的玉。形容洁白。 唐 杜甫 《峡隘》诗:“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到底

(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潜夫

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

合干

(1).谓肋骨相紧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 闻其駢胁” 晋 杜预 注:“駢胁合干。” 孔颖达 疏:“干是肋之别名。駢训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2).谓树的主干相并合。《宋书·礼志三》:“嘉禾积穗於殿甍,连理合干於园籞。”

谓共同做某事。《元典章新集·户部·钞法》:“那库里行的一箇 任义 名字的合干人,他和别箇人通同著与了自己的好钞转买。”《元典章新集·户部·钞法》:“雇觅见役合干人 李士信 辨验。”

旌旆

见“ 旌斾 ”。

渔舟

渔船

钓纶

钓竿上的线。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四》:“涧途求板筑,溪源取钓纶。” 唐 方干 《上郑员外》诗:“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清 雷士俊 《贻孙豹人》诗:“送老干戈际, 秦川 两钓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