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鸡行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义鸡行原文

西害粥粥鸡将雏,俯啄蚱蜢行相呼。
羽毛未合事纷夺,四顾不虞乌毕逋。
翻窥捷取血丹吻,性命须臾那可忍。
草深决起落东家,垂翅离彼犹蠢蠢。
东家司晨乃有雄,平时嘴距凌秋风。
怒冠趋前作雌伏,以翼覆藉哀穷凶。
初脱祸机惊未定,生意中閒不能寸。
时其饥渴经纪之,踸踔梳翎苏委顿。
物生知母不知父,此虽其类非其侣。
陈婴杵臼义所激,郭解朱家侠何取。
呜呼人有不如物,呜呼今固不如古。
从来山泽生龙蛇,人间父子成豺虎。

诗词问答

问:义鸡行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义鸡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粥粥

(1).柔弱无能貌。《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陆德明 释文:“粥……卑谦貌。” 孔颖达 疏:“言形貌粥粥然如无所能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 南京 濮仲谦 ,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 霞客 ﹞儚儚粥粥,口不能道词。” 清 戴名世 《刘陂千庶常诗序》:“ 陂千 退让君子也,其容貌粥粥然,其与人交温温然,其言语辞气恂恂然。”

(2).鸡相呼声。引申为众口藉藉,声音嘈杂。 唐 韩愈 《琴操·雉朝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 女嬃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世人皆言 文靖 不约束侍婢,《癸辛杂识》、 邵氏 《闻见后録》言妓乐数百人, 陶岳 《五代史补》言女僕百人,《续文编》言数十人, 马令 《书》、 陆游 《书》、《玉壶清话》、 马端临 《经籍考》、《宋史·南唐世家》言四十餘人。粥粥乎哉,可谓盛矣。” 沙汀 《困兽记》十九:“困为一个有钱人娶妾讨小既极平常,若果一个群雌粥粥的家庭不闹一点乱子,那未免有点古怪。”

敬慎恭肃貌。 汉 贾谊 《新书·容经》:“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汉书·礼乐志》:“粥粥音送,细齐人情。”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粥粥,敬惧貌也。细,微也。以乐送神,微感人情,使之齐肃也。’粥音弋六反。”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国家创业守成,诸大臣皆匑匑粥粥,如不胜衣。其庥懿之謨,鸿讜之论,敷陈密微者,朝廷时布之远邇,以为天下光。”

将雏

(1).携带幼禽。 晋 成公绥 《啸赋》:“似鸿雁之将雏,羣鸣号乎沙漠。”

(2).指携带幼小的子女。 唐 杜甫 《清明》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仇兆鳌 注:“将雏,谓挈子而行。”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惯於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鬢有丝。”

蚱蜢

(1) 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 ),是害虫,吃稻叶等

蚱蜢,草上虫也。——《六书正伪》

(2) 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羽毛

(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合事

符合事理。《四游记·猪八戒思淫被难》:“ 八戒 慾心未遂,只管埋怨説:‘师父不合事,就不顺从,也初时依他,拐些茶饭吃了,落得一阵好睡。’”

四顾

向四面环视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不虞

(1)

(2)

意料不到

不虞之誉

(3)

出乎意料的事

以备不虞

(4)

不忧虑,不担心

不虞匮乏

毕逋

(1).鸟尾摆动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南朝 梁 吴均 《城上乌》诗:“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鸟乌声乐臺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2).乌鸦的别称。 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宋 杨万里 《羲娥谣》:“ 羲和 梦破欲啟行,紫金毕逋啼一声。” 清 曹寅 《鸦鸣歌》:“红窗梦破吚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起落

升起和下落

飞机起落

东家

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垂翅

垂翼。《东观汉记·冯异传》:“垂翅 回谿 ,奋翼 澠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 钱起 《送员外侍御入朝》诗:“自怜江上鹤,垂翅羡飞鸣。” 清 黄景仁 《怀方仲介闽中》诗:“蹉跎各垂翅,霜雪渐盈头。”

蠢蠢

形容愚笨的样子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家司

家什,器具。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十一:“等会长走了以后,我到屋里去打整那些烧烟的家司。” 艾芜 《端阳节》六:“打锣鼓家司的立刻换一个‘奶胎奶转’的音乐。”

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秋风

秋天的风

前作

(1).前人的著作。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唐 乐朋龟 《僖宗皇帝哀册文》:“书藏 稽 穴,琴捐洞壑。沉吟往事,追想前作。”

(2).指某一种作物种植前所种的作物。例如水稻或谷子收获后播种小麦,水稻或谷子即为小麦的前作。

雌伏

比喻退隐,不进取,无所作为

兄弟温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后汉书·赵典传》

穷凶

亦作“ 穷兇 ”。极端凶恶。《宋书·文帝纪》:“恶稔身灭,戎丑常数;虐虏穷凶,著於自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 仇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而远近称快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穷兇乡宦,拘挛为黑狱之囚。”参见“ 穷凶极恶 ”。

见“ 穷凶 ”。

祸机

亦作“ 祸几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 班固 《汉书》述曰:‘祸如发机。’”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未定

尚未确定

行期未定

意中

(1) 心中

我意中的伙伴

(2) 意料之中

意中之事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饥渴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经纪

(1) 生意,做生意

出外经纪

(2) 商人,生意人

麻掌柜是个老经纪

(3) 买卖双方的中间人

他是经纪行中人

(4) 经营

不善经纪

(5) 料理;安排

经纪其家

(6) 法度;秩序

踸踔

跳,跳跃

梳翎

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唐 郑颢 《续梦中十韵》:“日斜乌敛翼,风动鹤梳翎。” 唐 温庭筠 《游南塘寄知者》诗:“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委顿

疲乏;憔悴

势不支久,必自委顿。——《新唐书·韩愈传》

委顿床枕

生知

谓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生性如生知,辞如老成,一联一咏,令人振惊。”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经凡一百五十一品,兹所存者,特其一尔,其言幽眇精深……钦惟皇上以生知之圣,一观輒悟。”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杵臼

(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

(2).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唐 张籍 《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

(3).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 。 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 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4).借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朱家

汉 初 鲁 地侠士。《史记·游侠列传》:“ 鲁 朱家 者,与 高祖 同时。 鲁 人皆以儒教,而 朱家 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餘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 季布 将军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后以 朱家 泛指侠士。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歷抵 海 岱 豪,结交 鲁 朱家 。” 明 屠隆 《綵毫记·庐山受枉》:“叹佣奴自卖 朱家 鲁 ,少小蒙恩遇。”

何取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足称许。 宋 秦观 《王俭论》:“至于该洽经史,明习故事,工词令,妙威仪,动为名流之所称,所谓一时之美,一日之长,夸污世而矫流俗者也,君子何取焉?”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山泽

(1).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山泽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吴承恩 《介祉颂》:“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会,而山泽之钟灵者乎!”

(2).泛指山野。《后汉书·冯衍传上》:“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司马彪 曰: 华阳 ,亭名,在 密县 。 嵇叔夜 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参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泽。”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愳山泽之癯,有不尽知,用敢仰衷国史,作赞二十有一。”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豺虎

(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 清 陈鹏年 《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

(2).喻凶狠 * 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汉 王粲 《七哀诗》:“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