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阅世堂前大桧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任氏阅世堂前大桧原文

君家大桧长百尺,根如车轮身弦直。
壮夫连臂不能抱,孤鹤高飞直上立。
狂风动地舞枝干,大雪翻空洗颜色。
人言此桧三百年,未知昔是何人植。
君家大夫老不遇,一生使气未尝屈。
没身不说归故里,遗爱白知怀旧邑。
此翁此桧两相似,相与阅世何终极。
汝南山浅无良材,栎柱陈椽聊障日。
便令杀身起大厦,亦恐众材无匹敌。
且留枝叶挠云霓,犹得世人长太息。

诗词问答

问:任氏阅世堂前大桧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任氏阅世堂前大桧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车轮

用金属、木料或其他坚固材料做的圆形构架,其中心有一轮毂,接在或挂在轴上,可以绕轴旋转

弦直

(1).语本《后汉书·五行志一》:“ 顺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鉤,反封侯。’”因以“弦直”指正直。《后汉书·李固传赞》:“ 燮 同 赵 孤,世载弦直。”

(2).指挺直。 宋 苏辙 《任氏阅世堂前大桧》诗:“君家大檜长百尺,根如车轮身弦直。”

壮夫

(1).豪壮之士,豪杰。 汉 枚乘 《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唐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 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沉砺 《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

(2).成年人;壮健的人。 唐 韩愈 《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宋 苏轼 《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热之变,便自委顿。仁人君子,当意外将护,未可以壮夫常理期也。”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乃礱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

连臂

(1).手搀手;臂挽臂。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惊心一雁落,连臂两猿腾。” 清 汤右曾 《谷贱行》:“酤酒赛神神降巫,村场击鼓连臂呼。”

(2).表示共同;一起。 宋 苏辙 《御试制策》:“夫敌不知所攻,非连臂而守之也。虽连臂而守之,敌尚可得攻而絶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今日 郑 陈 连臂去,中原伯气黯然收。”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孤鹤

(1).孤单的鹤。 隋炀帝 《舍舟登陆示慧日道场玉清玄坛德众》诗:“孤鹤近追羣,啼鶯远相唤。” 唐 武元衡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诗:“风入 昭阳 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宋 苏轼 《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 江 东来。” 元 于石 《我从山中游》诗:“柴扉不敢敲,恐惊孤鹤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王绩 妇未娶,介洁翘孤鹤。”

高飞

(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动地

震撼大地。《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北齐书·神武纪上》:“ 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毛 * 《七律·答友人》:“ 洞庭 波涌连天雪, 长岛 人歌动地诗。”

枝干

(1).树枝和树干。 唐 白居易 《庐山桂》诗:“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杨朔 《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

(2).喻大宗与旁支。《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干,夷芟略尽。”参见“ 枝干相持 ”。

(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4).支干。天干地支。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律历·十干》:“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参见“ 枝 ”。

大雪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汉书·律历志上》:“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 南朝 梁 崔灵恩 《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於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客程过大雪,家信只空函。”

(2).指降雪量大的雪。《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空

形容作文构思时奇想联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遇

(1)

不得志;不被赏识

怀才不遇

(2)

没碰到

可又有一说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使气

(1).恣逞意气。《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 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鱼朝恩 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贪财的只是凶,使气的不善终。”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 阿兴 好喝酒,爱使气。”

(2).谓发抒志气或才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嵇康 师心以遣论, 阮籍 使气以命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二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殊不知诗家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始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

(3).犹使劲。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没身

(1).终身。《老子》:“没身不殆。”《汉书·息夫躬传》:“今单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贺,遣使自陈,不失臣子之礼。臣 禄 自保没身不见 匈奴 为边竟忧也。” 隋 王通 《中说·问易》:“ 刘炫 问《易》,子曰:圣人於《易》,没身而已,况吾儕乎?”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饮痛啣寃,没身难泯。”

(2).犹言将自身没官。《隋书·东夷传·倭国》:“其俗 * 强盗及姦皆死,盗者计赃酬物,无财者没身为奴。”

(3).犹投身。《梁书·处士传序》:“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故里

旧时的门巷故居。指故乡,老家

早思归故里,华发等闲生。——唐· 李中《送人南游》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怀旧

怀念往事和故人

相似

相类;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阅世

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终极

最终;穷尽

终极目的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良材

(1) 好木材

(2) 有用的人才

障日

(1).遮蔽日光。《南齐书·刘祥传》:“司徒 褚渊 入朝,以腰扇障日, 祥 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

(2).用以遮蔽日光的墙壁。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段成式》:“ 平康坊 菩萨寺 ,佛殿东西障日及诸柱上图画,是东廊跡,旧 郑法士 画。”

杀身

舍生;丧生。《墨子·兼爱中》:“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史记·楚世家》:“杀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但觉杀生轻。”《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谣言弄得遭杀身之祸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李泌 的归隐是要避免杀身的灾难。”

大厦

高大的房子

公共大厦

众材

1.各种材木。

2.各种人才。

匹敌

相当;对等;相称

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左传·成公二年》

一个可与世界冠军匹敌的棒球队

枝叶

(1) 枝条和树叶

那棵大树枝叶茂盛

(2) 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 子孙

(4) 喻同宗旁支

强本干,弱枝叶

云霓

亦作“ 云蜺 ”。1.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蜺;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2).借指高空。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 九华 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3).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4).指画有彩虹的旗帜。《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 元 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5).喻桥梁。 唐 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长太息

深长地叹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汉 贾谊 《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飞烟 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 中山先生 在天有灵,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长太息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