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王吉昌 朝代:元代

水调歌头原文

冲和养真命,神耀破昏衢。
水山明秀雷泽,深处孕玄珠。
七曜北辰枢纽,灿烂金华气结,槁木得重苏。
灵腑风烟静,岳顶月轮孤。
透三天,滋九鼎,饮琼酥。
华胥笑傲,陶陶沉醉玉童扶。
窈窕芝*鹤驾,驰骤纯阳圣境,宇宙不能拘。
寂阒先天貌,隐显混虚无。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王吉昌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吉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冲和

亦作“冲和”。1.淡泊平和。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南朝 梁 沉约 《雍雅》之二:“属厌无爽,冲和在御。” 明 宋濂 《<田氏哀慕诗集>序》:“卷中诸诗,丰縟而紆徐,粹雅而冲和,固皆一时之杰作。”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韦左司 有其冲和, 柳仪曹 有其峻洁。”

(2).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张铣 注:“冲和,谓真气也。”

养真

修养、保持本性。 晋 夏侯湛 《抵疑》:“方将保重嗇神,独善其身,玄白冲虚,仡尔养真。”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养真人伴鹤,寄傲屋如舟。”

神耀

精神显耀。 宋 苏轼 《宸奎阁碑》:“巍巍 仁皇 ,体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师传。”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佛曰:‘吾前世师其名难数,吾今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师。’”

破昏

解除昏惑。 宋 程颢 《颜乐亭铭》:“圣以道化,贤以学行,万世心目,破昏为醒。”

明秀

(1).明净秀美。《晋书·王衍传》:“ 衍 字 夷甫 ,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括苍 山水明秀,人物如之。” 清 陈维崧 《庄椿岁·寿高阳李相国》词:“铜柱烟消,玉关雪霽,河山明秀。”

(2).优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清 朱彝尊 《迈陂塘·赠吴天章》词:“爱 莲洋 无多行卷,才华直恁明秀。纷纷日下柴车至,逸藻 吴郎 希有。”

雷泽

(1).古泽名。本名 雷夏泽 。在 河南省 范县 东南接 山东省 菏泽市 界。传说 舜帝 曾在此捕鱼。《管子·版法》:“ 舜 耕 歷山 ,陶 河 滨,渔 雷泽 ,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雷夏泽 在 濮州 雷泽县 郭外西北。”《汉书·地理志下》:“ 舜 渔 靁泽 。”

(2).借指 大舜 。 唐 张说 《帝在潞州祥瑞颂·大人迹》:“皇帝从 临 潞 州还京后,其宅内及州街并有大人跡,长二尺五寸,自东而西,布武相继。颂曰:百神从王,一举西适,众观空廨,连步云跡,躡似郊媒,痕同 雷泽 ,旷古奇事,存乎帝籍。”

(3).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泽 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 吴 西。”《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元 任士林 《蟠松赋》:“桎梏 禹 宫之梁,斲削 雷泽 之梭。”

(4).古县名。在今 山东省 鄄城县 境内。《元和郡县图志·濮州》:“ 雷泽县 ,本 汉 成阳县 ,古 郕伯国 、 周武王 封弟 季载 於 郕 , 汉 以为县,属 济阴郡 。 隋 开皇 六年,於此置 雷泽县 ,因县北 雷夏泽 为名也,属 濮州 。”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玄珠

(1).黑色明珠。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游昆山怀旧伤今》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北齐书·文苑传序》:“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黄庭坚 《和苏子瞻》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刘基 《题画蒲萄卷子》:“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七曜

从前采用的以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命名的一星期的七日: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它们分别对应于现在的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北辰

即北极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枢纽

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事物的关键部位;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式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花城》

灿烂

光彩鲜明夺目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色彩灿烂

光辉灿烂

金华

浙江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222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84万,市区人口11万。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以金华火腿闻名

气结

(1).呼吸不畅。形容心情郁闷。《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 朱 气结而不扬, 孟 心骇而无主。”

(2).中医学名词。谓气留滞不行。

槁木

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心如槁木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五代蜀· 贯休《山居诗》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月轮

(1) 指圆月

(2) 泛指月亮

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 * 、无 * 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 * 天、无 * 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九鼎

(1)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

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后来用九鼎比喻言语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琼酥

(1).即琼苏。酒名。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共酌琼酥酒,同倾鸚鵡杯。”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 元 张可久 《落梅风·席上为真士陈玉林作》曲:“销金 党家 何处也,搅琼酥 惠船 明月。”参见“ 琼苏 ”。

(2).酥酪的美称。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端的是腻胭脂红处红如血,润琼酥白处白如雪,比玉呵软且温,比花呵花更别。”

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笑傲

(1).见“ 笑敖 ”。

(2).嬉笑游玩。 宋 苏辙 《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陶陶

欢乐

陶陶乐趣

沉醉

(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玉童

(1).仙童。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西王母 与群仙游 员邱 之上,聚神蛾以琼筐盛之,使玉童负筐以游四极。”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缩地朝珠闕,行天使玉童。”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蚕吐五采,双双玉童,树发寳盖,清谈梵宫。”

(2).美貌少女。 唐 李白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诗:“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 宋 苏轼 《菩萨蛮·杭妓往苏迎新守杨元素》词:“玉童西迓 浮丘伯 ,洞天冷落秋萧瑟。”

(3).小童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石城》诗:“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冯浩 笺注:“小童,主启闭者。”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鹤驾

(1).据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载: 王子乔 ,即 周灵王 的太子 晋 ,尝乘白鹤驻 缑氏山 头。后因称太子的车驾为鹤驾。 唐 杜甫 《洗兵行》:“鹤驾通宵凤輦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仇兆鳌 注:“鹤驾,东宫所乘。” 明 李东阳 《文华纪事》诗:“鹤驾暂停当殿午,龙颜一顾满墀春。”

(2).仙人的车驾。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鍊形物表,卷迹方外,蜺裳鹤驾,往来紫府。”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青山祇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三 李 跨鲸鱼。” 明 沉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惊看几叶新飞,谩有鹊桥初就。鹤驾高騫,银汉清如洗,綺筵尊俎列。”

(3).死的讳称。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霓旌扬汉,犹寻朽骨之灵;鹤驾停空,尚謁先人之墓。” 唐 苏颋 《章怀太子良娣张氏神道碑》:“呜呼!山疑鹤驾,地即乌号。”

驰骤

(1).驰骋,疾奔。《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造父 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欲於马。”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俺也曾凤闕躋攀,龙门踊跃,马蹄驰骤,高折桂枝秋。” 清 黄式权 《淞南梦影录》卷一:“然春秋佳日,锦韉玉勒,驰骤康庄,亦足以赏心娱目。”

(2).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悉心研讨,而有所建树。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若夫驰骤诗论之中,周旋一经之内,以常情览巨异,以褊量测无涯,始自髫齔,诣於振素,不能得也。” 宋 王禹偁 《<冯氏家集>前序》:“与夫诸第诸孙,奉箕裘,服名教,詵詵济济,驰骤於好文之代,庸詎测其涯岸乎?”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世之学者伙矣,溺文学者则局促经畬,驰骤艺苑,其流必外騖而忘返。”

(3).犹奔放。 明 宋濂 《<味梅斋稿>序》:“今年自 吴中 寄其文曰《味梅斋稿》者示余,皆驰骤可喜。” 章炳麟 《校文士》:“故知世人所谓文者,非其最上,而椎少文之云,特以匪色不足,短於驰骤曲折云尔。”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而散文则大可依意所及,驰骤奔放。”

(4).奔竞;趋承。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明 方孝孺 《懒斋记》:“故巧者之奔走,不如拙者之自守;夸者之驰骤,不如静者之悠久。”

(5).施展才能;效力。 宋 曾巩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至恭让质直,不能驰骤,而遇困蹷者,独不可称数。” 元 邵亨贞 《摸鱼子·乙巳九山九日》词:“西风只管吹蓬鬢,病骨尚堪驰骤。”

(6).犹驱使。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如大富豪,大资本家,在社会上垄断权利,一般人民日受其束缚驰骤,陷于痛苦。”

纯阳

(1).纯一的阳气。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成宇宙万物。火为纯阳,水为纯阴。《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天有纯阳积刚,运转无穷。”《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书·洪范》“炎上作苦” 唐 孔颖达 疏:“火是纯阳,故炎上趣阳。”

(2).阴阳家以农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协纪辨方书·义例二·纯阳》:“《堪舆经》曰:‘四月卦得乾,谓六爻皆阳,阴气已尽,故以己配巳,为纯阳也。’”

(3).传说中神仙 吕洞宾 的别号。亦称“ 纯阳子 ”。相传为 唐 末人,名 岩 ,举进士不第,后隐居 终南山 ,不知所终。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元 明 小说中列为八仙之一。《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那位神仙是谁?姓 吕 名 巖 ,表字 洞宾 ,道号 纯阳子 。自从黄粱梦得悟,跟随师父 钟离先生 ,每月在 终南山 学道。”

圣境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出家顺善门》:“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责凡。”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夫上智之身,曲随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2).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听说 青岛 也是好地方,但这是 梁实秋 教授传道的圣境,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

(3).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迦陵 雄劲之气,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艳之笔,得其一节,亦足自豪。若兼有众长,加以沉鬱,本诸忠厚,便是词中圣境。” 骆宾基 《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十月十三日》:“那广旷的宇宙美,给它开阔了另一个圣境。”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寂阒

寂静无声。 明 杨慎 《次韵陈玉泉见过》:“老去衡门饶寂闃,病来尘榻愧过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时公寓古寺中,寂闃无人,夜间公独酌自遣,僕等因以毒酒进。”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开始的

先天畸形

隐显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