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检阅牟存叟袖启相访

作者:程公许 朝代:宋代

谢检阅牟存叟袖启相访原文

井络西瞻劫火残,天涯执手语含酸。
乡人为把子虚诵,国典能推良吏难。
老我棲迟同燕雀,送君翔翥上鸳鸾。
长风借与还乡便,犹喜白鸥盟未寒。

诗词问答

问:谢检阅牟存叟袖启相访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谢检阅牟存叟袖启相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井络

(1).井宿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 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 。” 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 ,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 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 。 唐 李商隐 《井络》诗:“ 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张索 《拟李义山<井络>》诗:“ 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

(3).泛指 蜀 地。《宋书·袁豹传》:“清 江 源於滥觴,澄氛祲於 井络 。” 宋 陆游 《晚登子城》诗:“老 吴 将军独护 蜀 ,坐使 井络 无欃抢。”

(4).犹言井里、街道。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翬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檣往来者。”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手语

(1) 聋哑人以手指字母和手势代替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

(2) 聋哑人或说不同语言的人用以表达意见的一种方法,以系统的习用手势为主

(3) 以手势表达的像说话似的或起谈话作用的语言

一个聋子…在他的手语中偶尔还夹杂着一些俚语的手势

含酸

(1).怀着痛苦悲伤。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诗:“与子别山阿,含酸赴脩軫。” 唐 李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他时若更相随去,祗是含酸对影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徘徊廛肆之间,歷两昏晓,悽意含酸,响肠鸣饿,进退无以自决。” 邹韬奋 《热血沸胜的时候》:“在这含酸茹苦的生活中……悲观颓废是无济于事的。”

(2).犹吃醋。《红楼梦》第八回回目:“比通灵金鶯微露意,探 宝釵 黛玉 半含酸。”

乡人

(1) 乡下的老百姓

乡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乡的人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把子

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

刀把子

印把子

国典

国家的典章制度

良吏

贤能的官吏。 汉 晁错 《上书言募民徙塞下》:“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陈书·周确传》:“﹝ 确 ﹞为政平允,称为良吏。”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老我

老人的自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黄成父还朝》词:“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徧风轩月榭。”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词:“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 金 李纯甫 《送李经》诗:“髯 张 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鶻盘秋空。怒如怪兽拔枯松,老我不敢婴其锋。”

燕雀

(1) 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2)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送君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翔翥

飞翔。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感白龙之翔翥,卒不免乎 豫且 。” 唐 李群玉 《蒙恩授官二十四韵》:“幽鸟事翔翥,敛翼依蒿蓬。” 明 张居正 《再谢御书疏》:“卓然云汉之昭回,矫若凤鸞之翔翥。”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使其气若翔翥于虚无之表,其辞跌宕俊迈,而不可以方物。”

鸳鸾

(1).鵷与鸾。皆凤属。《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鸞济济,鸟兽蹌蹌。”

(2).比喻贤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鸞接翼,杞梓成阴。” 范祥雍 校注:“鸳与鵷通。鸳、鸞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唐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鸞。”

(3).比喻朝官、同僚。 唐 裴翻 《和主司王起》:“云霄幸接鸳鸞盛,变化欣同草木荣。” 唐 韩偓 《梦中作》诗:“紫宸初启列鸳鸞,直向龙墀对揖班。”

(4).指情侣。 明 王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鸞。”

(5). 汉 宫殿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后宫则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鸞 。”《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金沟朝 灞 滻 ,甬道入 鸳鸞 。” 李善 注:“ 潘岳 《关中记》曰:‘ 未央殿 东有 鸳鸞殿 。’”

长风

(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

借与

借给。 唐 杜牧 《书怀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宋 黄庭坚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诗:“天将金闕真黄色,借与 洞庭 霜后橙。”

还乡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鸥盟

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 宋 陆游 《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海边钓石鸥盟远,松下棋声鹤梦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既改官,作《归兴》诗云:‘此去真为泛宅行,扁舟江上订鸥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