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

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原文

惟皇继天,宅位三禩。
灵德及远,嘉生茂遂。
仲冬月良,一阳气至。
上将告成,礼严肆类。
自庙徂郊,万灵拱卫。
天收宿雰,日丽佳气。
月逾既望,再登午陛。
对越苍祗,配以太帝。
奠玉酌匏,升烟燎币。
志尽虔恭,备成熙事。
玉舆旋衡,欢声沸渭。
皇专乃诚,下蒙厥惠。

诗词问答

问:《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继天

秉承天意。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羣伦。”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大人长物,继天接圣。”

灵德

神灵的恩德。《文选·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吕延济 注:“言以此鼎升宗庙,享天地,以明神灵之德。”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宋 苏轼 《立春祭土牛祝文》:“仰惟灵德,佑我穡人。”

嘉生

茂盛的谷物。古以为祥瑞。《国语·周语下》:“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汉书·郊祀志上》:“民神异业,敬而不黷,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嘉穀也。’ 师古 曰:嘉生,谓众瑞也。”《宋史·律历志三》:“方今四海给足,嘉生蕃衍。”

茂遂

繁荣滋长。 唐 郭子仪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新唐书·陈子昂传》:“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风雨时,草木茂遂。”《宋史·乐志九》:“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仲冬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阳气

(1).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找不出半个阴森森的暗陬,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

(2).指活人的生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道摄召亡魂渡桥来相会,却是只好留一个亲人守着,人多了阳气盛,便不得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憧憧往来之鬼……遇人则避路,畏阳气也。”

(3).喜气;喜色。《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李善 注:“《周书》曰:‘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

(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 李广田 《花潮》:“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 沙汀 《记贺龙》三八:“他阳气地笑着;而他的神情、态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觉到,他正是一个除开革命利益,什么也不在乎的人。”

(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上将

(1) 指地位高的将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2) “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告成

事情宣告完成,报告上级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诗·大雅·江汉》

大功告成

肆类

《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孔 传:“肆,遂也。”类,祭名。后以“肆类”称祭天之礼。《魏书·高祖纪下》:“八月壬辰,议养老,又议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之礼,帝亲临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享昊天乐》:“礼终肆类,乐闋九成。”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天何预乃人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

万灵

(1).众神。《史记·封禅书》:“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喜雨》:“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瀆万灵趋。” 清 龚自珍 《祀典杂议》之四:“召万灵之祐,锡九流之福。”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之二:“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縹緲峰。”

(2).众生灵;人类。《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中及万灵。”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遨游上下,使役万灵。”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高者抑而下者举,一气无私;往者屈而来者伸,万灵何遁。” 许地山 《别话》:“不会爱或拒绝爱女人的,纵然他没有烦恼,他是万灵中最愚蠢的人。”

拱卫

环绕;卫护

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徂徕山等许多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

佳气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既望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对越

(1).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 文 之 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对越在天’与‘骏奔走在庙’相对为文。‘对越’犹对扬,言对扬 文 武 在天之神也……扬、越一声之转。” 汉 班固 《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 宋 苏辙 《论明堂神位状》:“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

(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灵。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宋史·礼志二》:“当愁惨之际,行对越之仪,臣等实虑上帝之弗歆。”《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诚,逆福釐,生蒸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宜讲求故事,对越以格纯嘏。”

以太

(1).古 希腊 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十七世纪后,物理学家为解释光的传播以及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当时认为光是一种机械的弹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过真空传播,因此必须假设存在一种尚未为实验发现的以太作为传播光的媒质。这种媒质是无所不在的,没有质量的,而且是“绝对静止”的,电磁和引力作用则是它的特殊机械作用。以太这一概念到十九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科学家始终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确定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通过各种场,而不是通过机械媒质,以太才作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抛弃。

(2).近代 康有为 、 谭嗣同 、 孙中山 等使用的哲学名词,是物理学名词的借用。 康有为 在《孟子微》中把以太与“仁”、“不忍人之心”等道德观念等同起来。 谭嗣同 在《仁学》、《以太说》中既把以太说成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无色、无声、无臭的物质,但同时又作了种种精神性的解释,把 孔子 的“仁”、“元”、“性”, 墨家 的“兼爱”,佛家的“慈悲”,基督的“灵魂”等,都看作是以太的作用。 孙中山 则在《孙文学说》中把以太看作物质世界的本源,认为它“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并不具有精神性质。

烟燎

祭天燔柴的烟火。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升烟燎於穹昊,致精诚於 太一 。”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儼从风。”

指焚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暨於暴 秦 烈火,势炎 崑冈 ,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

虔恭

诚敬。《汉书·叙传下》:“ 秺侯 狄 孥,虔恭忠信。”《晋书·袁瓌传》:“陛下以圣明临朝,百官以虔恭莅事。” 明 沉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苦刑期已迫,无门诉控。致虔恭欲求转日回天策,歷尽关山几万重。”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只有从早餐的牛奶里太太可以表现她是怎样虔恭地‘回到厨房’。”

熙事

吉祥的事。熙,通“ 禧 ”。《汉书·礼乐志》:“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颜师古 注:“福熙之事皆备成也。熙与禧同。” 宋 欧阳修 《赐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钱象先等奖谕诏》:“览奏篇之来上,庆熙事之有成。”

玉舆

亦作“ 玉轝 ”。1.玉饰的车。多指帝王的车。《庄子·让王》:“﹝ 越 人﹞求 王子搜 ,不得,从之丹穴。 王子搜 不肯出, 越 人薰之以艾,乘以玉舆。”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仓螭,垂旈旌,斾合谐。”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金盖玉轝、豹服鼉鼓。”

(2).借指帝王。《宋史·文苑传二·夏侯嘉正》:“元夕,上御 乾元门 观灯, 嘉正 献五言十韵诗,其末句云:‘两制诚堪羡,青云侍玉舆。’” 明 李梦阳 《谒陵》诗:“一自玉舆回朔漠,遂令金殿锁秋峰。”

旋衡

回转车驾。 唐 刘禹锡 《贺改元赦表》:“九庙成礼,百神降祥;鑾輅旋衡,风云改色。”

欢声

欢心地发出呼声

沸渭

(1).水翻腾奔涌貌。 唐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诗:“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灭。”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泉本灵长,皆从滥觴……但沸渭以出焉,奚疏凿之谓也。”

(2).形容声音喧腾嘈杂。 唐 元稹 《春鸠》诗:“犹知造物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

(3).众盛貌。《文选·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云合电发。” 李善 注:“汾沄沸渭,众盛貌也。”

乃诚

诚意;忠诚。《晋书·元帝纪》:“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南齐书·河南传》:“又卿乃诚遥著,保寧遐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