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画荟锦册·其十一·赵孟頫松溪垂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松为伞盖舟为屋,碧水无风自不波。

乌帽朱衣把竿者,未知其钓意于何。

诗词问答

问:《题名画荟锦册·其十一·赵孟頫松溪垂钓》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

参考注释

伞盖

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封神演义》第八四回:“ 準提 同 孔雀明王 在阵中现二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瓔珞、伞盖……幡幢等物,来战 通天教主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棚上垂各色像生花菓草虫,间以幡幢伞盖。”

繖蓋:即伞盖。《梁书·武帝纪上》:“时所住斋常有五色回转,状若蟠龙,其上紫气腾起,形如繖盖,望者莫不异焉。”参见“ 伞盖 ”。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无风

(1).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酈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 无风独摇草 ”。

(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乌帽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朱衣

(1).大红色的公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宫门未开, 劭 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 萧斌 共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 胡三省 注:“朱衣,太子入朝之服。”

(2). 唐 宋 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捧詔 汀洲 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3).穿着朱衣的职官。《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 李贤 注:“朱衣,谓祭官也。” 宋 徐铉 《送刘山阳》诗:“旧族知名士,朱衣宰 楚 城。”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敏中 始婚也,已朱衣矣。”

(5).指朱衣使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明明案牘,帘前何处有朱衣。”参见“ 朱衣使者 ”。

把竿

杂技之一。攀援竹竿。 清 钮琇 《觚賸·俺达纵暴》:“又取民间子十五以下为把竿之戏,二竿长丈,以篔簹为之,礱节莹皮,其光可鑑,教之攀缘上下,盘舞竿头。”

于何

(1).为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

(2).什么。于,助词。 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 何氏 之从学,兰蕙已满畹。於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