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咏归

作者:程公许 朝代:宋代

原文

圣道如太极,品彙自生成。
二人各言志,点也心和平。
春风发高咏,怀哉沂水滨。
千载宁遐思,光景无边春。
一潭鉴寒碧,方寸洞虚明。
执卷恍瞻前,舍瑟铿有声。
勿遣柱后文,醨我春风醇。
穹舞丽景舒,琴歌南薰清。
谁知此中乐,天理皆流行。

诗词问答

问:《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咏归》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道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汉 扬雄 《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经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

(2).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諦”与“八正道”的合称。《成实论·四无畏品》:“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浄土。” 宋 陆游 《自警》诗:“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参见“ 八正道 ”。

太极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生成

(1) 产生形成

石油的生成要经历漫长的岁月

(2) 生来就如此

他生成讨人喜欢

(3) 抚养

父母生成大恩

言志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去文 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和平

(1)

(2) 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

采取和平战略

(3) 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

和平的环境

(4) 没有战争的

和平的方法

(5) 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

药性和平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高咏

(1).朗声吟咏。 晋 王羲之 《与谢万书》:“兴言高咏,衔杯引满。” 唐 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诗:“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七:“自别 吴郎 高咏减,珊瑚击碎有谁听?”

(2).好诗篇;佳作。 宋 梅尧臣 《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诗:“神还气主读高咏,六十五篇金出沙。” 明 张居正 《寿马年兄母八十》诗:“况是 茂陵 词赋客,可无高咏续《南陔》?”

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遐思

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光景

(1) 一下,左右——表示估计

(2) 一般的情况

今天太闷热,光景要下雨

(3) 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装在套子里的人》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寒碧

(1).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 唐 陆龟蒙 《吴俞儿舞歌·剑俞》:“技月喉,擢霜脊,北斗离离在寒碧。”

(2).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丛丛浓密的绿荫。 宋 陆游 《东湖新竹》诗:“插竹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 大成殿 前多古柏,树树参天堕寒碧。”

(3).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宋 姜夔 《暗香》词:“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 西湖 寒碧。” 明 文徵明 《斋前小山秽翳久关家兄召工治之》诗之二:“微风一以摇,波光乱寒碧。”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 * 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柱后

(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

(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丽景

美景。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之四:“丽景则春,仪方在震。” 唐 顾况 《在滁苦雨归桃花崦伤亲友略尽》诗:“丽景变重阴,洞山空木表。”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陈》诗:“丽景明新妆,清波映鲜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孟氏》:“妾有良人去家数载,所恨当兹丽景,远在他乡。”

琴歌

1.乐府琴曲歌辞之一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有秦百里奚妻《琴歌》三首﹐汉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2.弹琴与唱歌。

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诗》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崧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天理

(1) 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2) 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 * 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3) 道义

(4) 天性

流行

广泛传播;盛行

传染病流行时常有护士奇缺的情况

诗文赏析


【原题】:
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咏归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