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

作者:胡幼黄 朝代:宋代

原文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
连旬烈日,稻畦麦垅欲扬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
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
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
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旻。
满目桑麻1-1谷粟,满目簿书期会,试说与仁人。
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的作者是谁?答:胡幼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胡幼黄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幼黄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胡幼黄水调歌头(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有喜

怀孕

初度

出生年时,后称人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楚辞·离骚》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连旬

接连数旬。《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是月,州郡十六奏大雨连旬不止。”《宋史·五行志三》:“五年五月,京师连旬雨不止。” 清 蒋廷锡 《蚕荒》诗:“谁知连旬雨,桑杖烂若蹂。”

烈日

炎热的太阳

烈日当空

稻畦

稻田。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诗:“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乾。” 宋 王安石 《独归》诗:“ 钟山 独归雨微冥,稻畦夹冈半黄青。”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稻畦下白鷺,林樾应鸣鳩。”

麦垅

见“ 麦陇 ”。1.麦田。2.麦田中的小路。

扬尘

(1).激起尘土。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鬱烦寃。” 汉 王粲 《杂诗》:“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觴进酒,效 汉高祖 还 沛 之事。”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

(2).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 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诗:“古传 东海 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耳,苦对鶯飞草长时。”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西风残照, 汉 家之陵闕已非, 东海 扬尘, 唐 代之冠裳莫问。”

(3).喻征战。《北史·高允传》:“帝( 魏庄帝 )亲送於 河桥 上,举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变,可为朕 河 上一扬尘。’”

好似

(1) 好像

(2) 像

大坝好似铜墙铁壁,顶住了洪水的冲击

(3) 胜过

天瓢

神话传说中天神行雨用的瓢。 宋 苏轼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诗:“安得梦随霹靂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明 李东阳 《爱民》诗:“愿向天瓢分一滴,徧将恩雨洒蓬蒿。” 沉砺 《晚眺》诗:“不旋地轴移三岛,便借天瓢洗九州。”

群龙

(1).喻贤臣。《易·乾》:“见羣龙,无首,吉。”《后汉书·郎顗传》:“ 唐尧 在上,羣龙为用; 文 武 创德, 周 召 作辅。” 李贤 注:“羣龙,喻贤臣也。”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羣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参见“ 羣龙无首 ”。

(2).喻群圣。《文选·班固<幽通赋>》:“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羣龙之所经。”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羣龙,喻羣圣也。自 伏羲 下讫 孔子 。”

呵叱

(1).大声斥责。《后汉书·张陵传》:“ 元嘉 中,岁首朝贺,大将军 梁冀 带剑入省, 陵 呵叱令出。”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从来没有这么厉声厉色的呵叱过她。”

(2).吆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凉国武公李愬》:“ 季武 为导,以宰相行,呵叱动地。”

(3).犹呼唤。《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 用之 每对 駢 呵叱风雨,仰揖空际,云有神仙过云表。 駢 輒随而拜之。”

四野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勃勃

(1) 充满(精力、兴致等)而精神旺盛的

生气勃勃

朝气勃勃

(2) 受欲望等驱使的

野心勃勃

意满

心意满足,满意。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高曾在堂,闔门骨肉百餘,君尚未壮,所以事上接下,已能无一不意满。”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先生蚤负絶识,虽古人诗鲜或意满,而自视亦甚严。”

翠浪

(1).碧波。 唐 孟郊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诗:“晴湖泻峯嶂,翠浪多萍蘚。”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望幸》:“峡石翻摇翠浪,茅津细吐金沙。”

(2).指禾苗因风起伏而形成的波浪。 宋 苏轼 《和田国博喜雪》:“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 周密 《野步》诗:“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仁者

(1).有德行的人。《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

(2).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儞,名为仁者。”《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三代

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而下

以下。《易·繫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墻。”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下,虽有 孔子 出而善诱之,亦必不能易其所飢渴以就吾之食饮也。”

民命

(1).民众的意旨。《书·盘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宋 陈亮 《廷对策》:“二者(指君道、师道)交脩而并用,则人心有正而无邪,民命有直而无枉,治乱安危之所由以分也。”

(2).民众的生命;人命。《六韬·王翼》:“揔揽计谋,保全民命。”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民命所悬,繫乎三尺。止杀除残,寔由乎此。”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张巡许远刘昌守城》:“ 孟子 之意皆欲其轻土地而重民命也。 巡远 虽忠义乃能以三万口而博一城,城终不可守,其得为仁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清 高旭 《甘肃大旱感赋》诗:“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鷄狗。”

(3).指主宰民命之君。《书·多士》:“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 孔 传:“我惟大下汝四国民命,谓诛 管 、 蔡 、 商 、 奄 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方今二 袁 ﹞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况今兵荒相继,民命不堪,流莩满路,伤心怵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建都》:“ 江 南之民命竭於输輓,大府之金钱糜於河道,皆都 燕 之为害也。”

苍旻

苍天。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苍旻遐缅,人事无已。” 宋 苏轼 《和王斿》之一:“白髮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

满目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桑麻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谷粟

谷类的总称。《后汉书·樊準传》:“ 準 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穀粟丰贱数十倍。”《宋史·儒林传六·陈亮》:“穀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於一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元史·庆童传》:“ 脱脱 以太师、右丞相统大兵南征,一切军资、衣甲、器仗、穀粟、薪藁之属,咸取具於 江 浙 , 庆童 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

簿书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期会

约期聚集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仁人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作霖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云》诗:“莫隐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卢殷 《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苏醒

(1) 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他昏迷了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

(2) 唤醒;使觉醒

蛇被温热苏醒了

新民

(1).使民更新;教民向善。《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传:“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 明 王守仁 《<大学>问》:“物有本末,先儒以明德为本,新民为末,两物而内外相对也。”

(2).谓教育人民,开发民智。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俯视千春,横眺六极,无文学不足以立国,无文学不足以新民,此吾敢断言者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