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原文

东京望重两并州,遂有汾阳整缀旒。
翁伯入关倾意气,林宗异世想风流。
君家旧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头。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诗词问答

问:《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东京

日本首都。在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北岸,人口1192.7万(1989)

望重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并州

古州名。相传 禹 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 并州 ,其山镇曰 恒山 。”

汾阳

(1). 汾水 之北地区。 春秋 时属 晋 。《国语·晋语二》:“中大夫 里克 与吾矣,吾命之以 汾阳 之田百万。”

(2).犹 汾 射 。《晋成帝哀册》:“韵隆 汾阳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 汾阳 即事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阳 ,劳疑神於 藐射 。”

缀旒

亦作“ 缀斿 ”。亦作“ 缀游 ”。1.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毛 传:“缀,表;旒,章也。” 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 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 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 溴梁 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斿,旌旗之旒,随风动摇也。’言为下所执,随人东西也。”《后汉书·张衡传》:“夫 战国 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降及 怀 愍 ,缀旒而已。”

(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土风不諳,语言难晓。政权所寄,多在猾胥,而官为缀旒也。”

(4).比喻国势垂危。《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张铣 注:“旒,冠上垂珠,而缀於冠者,言帝室之危如旒之悬。然,辞也。”《魏书·肃宗纪》:“祖宗盛业,危若缀旒,社稷鸿基,殆将沦坠。”《旧唐书·玄宗纪上》:“大业有缀旒之惧,寳位深坠地之忧。”《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臣观今日国势,危如缀旒。”

(5).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唐 孙揆 《灵应传》:“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贞,狂童凌其寡弱,缀旒之急,安得不少动仁人之心乎?”

翁伯

(1). 汉 游侠 郭解 之字。《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 軹 人也,字 翁伯 …… 解 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2).用于形容短小之人。 清 陈维崧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尔头童齿豁,又短如 翁伯 。”按,《汉书·货殖传》另有 翁伯 ,因贩脂而成巨富。《史记·货殖列传》作 雍伯 。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异世

(1).不同时代。《汉书·王莽传上》:“至於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唐 韩愈 《进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旧事

已往的事;从前的事

旧事重提

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高材

见“ 高才 ”。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西斋

指文人的书斋。《陈书·蔡凝传》:“﹝ 凝 ﹞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唐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长随

(1). 明 代宦官的第二等。《明史·宦官传一·何鼎》:“ 弘治 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儕辈所忌。”

(2).官府雇用的仆役。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长随本中官之次等,受役於大璫者……今俗所谓长随,则官场雇用之僕人。”《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又给了他十两银子,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门里做长随。”

(3).泛指仆役。《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陈木南 写了一个札子,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 徐九公子 借了二百两银子。”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