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原文

瞻紫阳山日仰高,此翁暮景亦云劳。
一爻变卦逢初遁,万古哀心寄续骚。
倬彼大贤犹蠖屈,矧予小技仅蝉号。
竹林书在吾能读,不厌千週更百遭。

诗词问答

问: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仰高

(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 * 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时的景况

变卦

突然改变原来的主张或己定的事情(常含贬义)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心寄

推心相托。《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吾病如此,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捨汝而谁!何容方更请人以违心寄乎!” 胡三省 注:“心寄,谓推心以託之也。”

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蠖屈

(1).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三臺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 河 北 胶 东之纸。”

(2).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蠖屈固小往,龙翔迺大来。” 宋 范仲淹 《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相其直道了无悔,寧争蠖屈与鹏騫。” 明 归有光 《祭方御史文》:“公孙蠖屈於南宫之试,予亦瓠落於 东海 之滨。” 王闿运 《上征赋》:“儼长大而受侮兮,宛蠖屈于泥涂。”

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