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意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有真意轩原文

意者心之旌,真者伪之宰。

意苟真是托,那为伪所殆。

圣经言正心,其先诚意在。

诚斯无不真,岂复外物待。

然则命此轩,固非因𡼊㠑。

诗词问答

问:有真意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有真意轩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贿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一

2. 去声

参考注释

意者

(1).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国亡乎?”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独念乞墦之辱,心实耻之,而必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闻见以为聪明,或藉耳目以为心腹歟!”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跃返国,聚父母亲友作再生之华筵耶!”

(2).表示选择。是……还是……。《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汉书·文帝纪》:“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

真是

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圣经

(1) 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的基督教的经典

他们设立了残酷的宗教法庭,专门对付那些发表与《圣经》教义相违背的主张的人。——《火刑》

(2) 指儒家的经书

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西游记》

正心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

(2).公正无私之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其先

在某时之前;早先

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诚意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没有诚意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然则

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