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登青山偶作

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同日登青山偶作原文

公余不惮陟崔嵬,三到谢公池上来。
下视众山俱培塿,俯窥尘世尽氛埃。
松生清籁醒人耳,花褪残红堕酒杯。
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

诗词问答

问:同日登青山偶作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同日登青山偶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公余

公务之馀暇。 宋 韩琦 《登广教院阁》诗:“岑寂禪扉启画关,公餘为会一开颜。” 明 袁宗道 《送别谢在杭司理东昌》诗之二:“公餘寻古蹟,先上 鲁连臺 。”《红楼梦》第七八回:“这 恒王 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三到

谓读书时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 宋 朱熹 《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培塿

本作“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 注:“部娄,小阜。”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俯窥

从高处往下看。 宋 苏轼 《游惠山》诗之一:“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氛埃

(1).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南朝 梁 沉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

(2).借指尘世或俗念。 宋 陆游 《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 宋 陆游 《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

(3).比喻战乱。 北周 庾信 《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唐 胡曾 《独不见》诗:“ 玉关 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 明 汤式 《一枝花·赠人》套曲:“露布飞驰 玉关 外,倒挽银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清籁

犹清响。 唐 戴叔伦 《听霜钟》诗:“虚警和清籟,雄鸣隔乱峯。” 宋 柳永 《女冠子》词:“动清籟,萧萧庭树。”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瓶水初澄,炉香正裊,簷角风篁清籟。” 闻一多 《春光》:“忽地深巷里迸出了一声清籁:‘可怜可怜我这瞎子,老爷太太!’”

残红

凋残的花;落花。 唐 王建 《宫词》之九十:“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宋 李清照 《怨王孙》词:“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风过一片残红,把孤坟化成了花冢。”

酒杯

见“ 酒杯 ”。

亦作“ 酒盃 ”。亦作“ 酒柸 ”。喝酒用的杯子。 宋 沉遘 《次韵和少述秋兴》:“胜事祇随诗句尽,壮怀犹向酒柸舒。” 金 元好问 《庚子三月十日作》诗:“残梦忘书帙,餘香殢酒杯。” 元 揭傒斯 《四友》诗之三:“青天入酒盃,歌笑中夜激。” 明 张茅亭 《一封书·闺怨用<断肠集>结尾》曲:“残灯对酒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后来 小云 输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

诸君

(1)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诸君无意则已。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