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作者:江汉 朝代:宋代

喜迁莺原文

升平无际。
庆八载相业,君臣鱼水。
镇抚风稜,调燮精神,合是圣朝房魏。
凤山政好,还被画毂朱轮催起。
按锦辔。
映玉带金鱼,都人争指。
丹陛。
常注意。
追念裕陵,元佐今无几。
绣衮香浓,鼎槐风细。
荣耀满门朱紫。
四方具瞻师表,尽道一夔足矣。
运花笔,又管领年年,烘春桃李。

诗词问答

问:喜迁莺的作者是谁?答:江汉
问:喜迁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迁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江汉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相业

宰相的功业。亦喻巨大的功绩。《宋史·陈尧佐传论》:“ 尧佐 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 清 黄景仁 《过贾秋壑集芳园故址》诗:“若论相业慙何地,便有仙居借自天。”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相业史谁儔?丹心日许共。”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鱼水

鱼和水的融洽关系,比喻双方相处很好,关系密切

镇抚

(1).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镇抚其社稷。”《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请立 张耳 为 赵王 ,以镇抚其国, 汉王 许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 李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 满 人治理 中国 土地时,为镇抚与 * 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

(2).偏指安抚。《左传·襄公十年》:“ 向戌 辞曰:‘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 偪阳 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如 陕 ,镇抚 关 外父老。” 颜师古 注:“镇,安也;抚,慰也。”

(3). 南宋 初在 金 、伪 齐 接壤的 淮南 、 京东 西 、 湖南 北 诸路分置的特别行政区。其长官为镇抚使,其官署称镇抚使司。 宋 叶适 《上殿札子》:“夫徒鉴 五代 之致乱而不思 靖康 之得祸,故 李纲 请裂 河南 为藩镇, 范宗尹 尝割边面为镇抚,皆随以废格。”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4). 元 万户府及都威卫使司所属掌理军匠的镇抚司(所)之长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卫使司﹞镇抚所,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右都威卫使司﹞镇抚司,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元史·百官志七》:“﹝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二员, 蒙古 、 汉 人参用。”

调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圣朝

封建时代称本朝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房魏

(1). 唐太宗 时名相 房玄龄 与 魏徵 的并称。两人皆出 河 汾 门下,并为 唐 初敢于直谏的大臣。 唐 杜甫 《折槛行》:“呜呼 房魏 不復见, 秦王 学士时难羡。” 宋 陆游 《感怀》诗之四:“巍巍 贞观 治, 房 魏 出 河 汾 。”

(2).以 房 魏 代称贤相。《坚瓠补集·酒歌》引 明 李冠 《酒歌》:“矧今鼎鼐付 房 魏 ,爕理阴阳无偏颇。”

凤山

(1).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凤凰山 的省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政和 壬辰, 鲁公 (指 蔡京 )在 钱塘 居 凤山 下之私第。”

(2).借指 蔡京 。 宋 江汉 《喜迁莺》词:“ 凤山 政好,还被画轂朱轮催起。”

画毂

(1).有画饰的车毂。《隋书·礼仪志五》:“诸侯及夫人,命夫、命妇之輅车,广六尺有二寸,轮崇六尺有六寸。画轂,以云牙,軾以虡文。”

(2).指装饰华美的车子。 宋 林逋 《寄钱紫微易》诗:“画轂坊门远,苍苔掖署春。” 明 高启 《将军行》:“已御明堂推画轂,还开武库授彫戈。”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嘱托》:“画轂朱门膺世赏,姻联桂掖椒房。”

朱轮

(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李善 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 唐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汉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玉带

古时官员腰间所佩的玉饰带子

金鱼

鲫鱼经过人工培养而成的变种,有金黄、红、白、黑、蓝等颜色,形体多样,供观赏

都人

(1).京都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李善 注:“《毛诗》曰:‘彼都人士。’” 张铣 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仇兆鳌 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 长安 ,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閲《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諍,都人惶骇。”

(2). 明 代称宫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家人言解》:“内廷呼宫人曰都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 崇祯帝 )望望西洋自鸣钟,看见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时候,便分付传都人侍候梳洗。”

(3).《诗·小雅》篇名《都人士》的省称。《诗·小雅·都人士序》:“《都人士》 周 人刺衣服无常。古者长民衣服无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 * 德归壹,伤今不復见古人也。”后人每咏之以慨叹世道之丧乱,礼制之无常。 汉 蔡邕 《逑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寧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丹陛

(1).宫殿的台阶。《隋书·薛道衡传》:“趋事紫宸,驱驰丹陛。”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二:“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觴。”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2).借称朝廷或皇帝。《旧五代史·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清 李渔 《意中缘·名逋》:“这不过是暂负苍生之望,稍回丹陛之心。”

注意

(1) 留意

注意钻研业务

(2) 重视;关注

要注意,法律必须得到忠实的执行

追念

追忆怀念

追念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

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显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石门山 东,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元佐

僚佐之首。《宋书·张畅传》:“ 畅 为元佐,举哀毕,改服著黄袴褶……见者皆为尽命。”

无几

(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鼎槐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宋 秦观 《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 六朝 之盛,位登两省之崇。” 宋 江汉 《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参见“ 槐棘 ”、“ 槐鼎 ”。

荣耀

(1) 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光彩或赞赏的习性

(2) 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3) 花木茂盛鲜艳

满门

全家

朱紫

(1).红色与紫色。《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綈锦,土被朱紫。” 李善 注:“朱紫,二色也。” 宋 梅尧臣 《洛阳牡丹》诗:“红栖 金谷 妓,黄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汉记·宗资传》:“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於朱紫;听者独闻,不谬於清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颠倒。”

(3).比喻辞采。《南齐书·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縶维,官至朱紫。”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具瞻

(1).谓为众人所瞻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 尹 ,民具尔瞻。” 毛 传:“具,俱;瞻,视。” 郑玄 笺:“此言 尹氏 汝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汝之所为。”《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 宋 周必大 《二志堂诗话·辨欧阳公释奠诗》:“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

(2).指宰辅重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具瞻之范既著,台衡之望斯集。” 吕向 注:“具瞻、台衡并宰相之位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在具瞻之地,自有国容。”

师表

学问品德方面的表率

为人师表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 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襃传》:“昔 尧 作《大章》,一 夔 足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使卿长在中书,一 夔 足矣。” 宋 黄庭坚 《笻竹》诗:“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亦作“ 一夔已足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一 夔 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管领

(1).管辖统领。 唐 李群玉 《赠人》诗:“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 楚襄王 。”《水浒传》第九四回:“副先锋 卢俊义 辞了 宋江 、 花荣 等,管领四十员将佐,军兵五万,望西北进征。”《明史·汪广洋传赞》:“ 明 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筦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不看人间顷刻花,他年管领风云色。” 蔡元培 《世界观与人生观》:“今则自然界之记录,无远不届。远之星体之运行,小之原子之变化,皆为科学所管领。”

(2).领受。 唐 白居易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诗:“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宋 杨恢 《祝英台近·中秋》词:“不妨彩笔银笺,翠尊冰醖,自管领一庭秋色。” 明 高明 《琵琶记·旌表》:“这隆恩美誉,从教管领无所愧,万古青编记。”

(3).过问,理会。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落日登楼,谁管领,倦游狂客。待唤起,沧浪渔父,隔江吹笛。”

(4). 清 代王府官员职称之一。相当于管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定制:亲王长史一员,头等护卫六员……四、五、六品典仪各二员,牧长二员,管领四员。”

(5). 清 末对水师军官的称呼。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水师书》:“ 中国 初建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凡责任管驾、治理全船之事者,则曰管领。”

春桃

短篇小说。许地山作。1934年发表。农村姑娘刘春桃与李茂结婚,当天因兵祸逃难失散。春桃独自一人逃难至北平,途中与难民刘向高相识,两人相依为命,以捡破烂为生。李茂逃至东北,参加义勇军,在战斗中失去双腿,后流浪北平街头,偶遇春桃。春桃将李茂接回家中。向高为使春桃夫妻团圆,悄然出走,李茂为了成全春桃和向高,上吊 * 。最后李茂被救,向高也回来,三人和睦相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